【我为群众办实事】同仁市聚焦办实事解难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来源: 中共黄南州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2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同仁市牢牢把握“旨在为民,重在办事,成于务实”的要求,立足实际,聚焦民生实事,深入各行各业将“有亮点、急需要、暖人心”的服务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着力把精气神凝聚到为民谋福祉上,坚持不懈提升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更多幸福感。

聚焦治理顽疾,解决急难愁盼。坚持把解决“硬骨头”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高度关注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用水安全、道路出行等重点民生项目,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高位推进住房改造。对45个老旧小区开展提升改造工程,切实解决老旧小区屋顶漏水、下水堵塞、公共设施破损老化等实际问题。在13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小区管理。8个乡镇1990户在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中受益。扎实推动水利建设。新建截水廊道、蓄水池、减压池等水利设施。切实解决加吾乡哈龙寄校424名寄宿师生、俄毛村及哈龙村86户503名村民饮水难问题。开展扎毛河(立仓村—牙什当村段)沟道治理工程,为扎毛乡365户1245名村民,宗格尔寺老寺院、德庆寺僧侣220人以及806亩耕地、195亩林地筑牢水上安全屏障。有效改善出行体验。实施乡道村道硬化工程,全面建成乡镇汽车客运站,开启城区公交车“5分钟”运营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快11座新改建公厕建设进度,配齐配全配套设施,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服务。认真实施“门前三包”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措施,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设摊摆卖等问题,有效改善市容市貌,清除群众出行的“绊脚石”。

着力民生服务,提升民生福祉。坚持把群众的难心事作为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建立暖心长效机制。实施“暖心早餐”工程,为526名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暖心早餐,真正把“暖心早餐”办成政府放心、劳动者满意的民心工程。细化便民服务举措。实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78项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行“不见面”服务,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在打造隆务镇、青年路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五级联动”试点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功能,利用干部藏语文学习微信群,提升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藏语水平,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坚持把便捷缴费、优质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创新推出“点圈式”精细服务,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缴费方式,既讲好“普通话”,又根据市情讲好“地方话”,切实为缴费人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缴纳“两险”的便利感和体验感。全力保障医疗服务。投资5000万元、1100万元建设中医院住院医技楼和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极大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资助五类人员17751人积极参保,资助金额共计557.38万元。在21个村卫生室开通医保刷卡系统,方便村一级刷卡付费。

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抓实抓细,打牢乡村振兴基石。持续完善帮扶防止返贫机制。建立同仁市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监测农牧户情况,跟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2021年贫困人口产业贷款和“530”贷款贴息项目,产业贴息80.2万元,解决脱贫户产业资金短缺困难。持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0期,受益农牧民群众2400余人,组织开展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6场,联系企业为30名求职者提供就业平台,有效提高农牧民群众就业率。持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不断盘活资产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向13个村集体经济示范村拨付中央扶持资金650万元,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实现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为提升村集体产业发展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加强社会治理,保障民生权益。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细化服务形式,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便利群众维权途径。在法院调解室入驻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通过整合对接与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诉调衔接、法律咨询、判后答疑、材料收转等“一站式”服务,实现诉讼与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零距离”衔接。加大交通整治力度。在城区主干道、学校、医院、商业区、市场等车(人)流量大、秩序混乱、不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突出和事故多发的路段,开展文明交通专项行动,以早中晚上下班、上学、放学4个高峰期时段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共出动警力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张贴“礼让行人”宣传彩页700余张,教育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1000余起,劝导行人5000余次,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文明意识。严厉打击网络诈骗。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在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行动中持续发力,历经20多个日夜,奔袭千里成功追回涉案赃款20万元退还被害人,为被害人挽回巨大经济损失,切实保障群众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