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故事】河曲草原上的“活雷锋”

    发布时间:2021-05-20    

1621516718519117.png

蒙古族汉子索南才让是一位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残疾人。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他,却长期为贫困学生、薄弱教学点和残疾人士等各类弱势群体捐款捐物。仅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就向党组织交纳了11万元“特殊党费”。先后荣获青海省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学雷锋岗位标兵。

1621516786349339.png

出生在牧民传统家庭的索南才让,从小就明白教育对牧民群众的重要意义。1991年,索南才让毕业于黄南州民族师范学校,在牧区小学兢兢业业奉献了近30载。毕业初,他主动申请去河南县条件最艰苦的学校、离县城较远的多松乡完小工作。

当年,多松乡完小不通公路,偏僻闭塞,条件艰苦,建校后一直留不住任教老师,柯生乡学校残垣断壁,几间土房,狭小的操场上杂草丛生,全校只有40多名学生。加上牧民群众“上学不如放牛”的思想,升学率和辍学率在全县长期亮着“红灯”。面对这样的窘境,他从留住学生开始,挨家挨户“磨嘴皮”,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家访,动员辍学生返校,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使很多家长主动送子女上学,增加了学校的生源。在他的努力下,柯生乡完小的在校学生入学率连年翻了好几番,从当初的20%上升到98%。

2006年,面对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实际,索南才让着手规划设计扩建柯生乡完小。在国家投资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多方筹措资金,自已又拿出4.66万元,为学校新建学生食堂,修建平整宽阔的操场,更新电脑和办公设备……同年,索南才让面对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问题,还组织新建了河南县第一所乡镇幼儿园,招收适龄儿童入学。

“看着村子里闲晃不上学的那些年轻人,我心里就着急。”索南才让下定决心要改变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带头捐款在柯生乡四个村子修建了牧民文化技术培训基地,并自掏腰包购买桌椅板凳和学习用品,让村子里的剩余劳动力集中起来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到香扎寺的小阿卡经常露天学习,索南才让出资10.6万元为香扎寺修建教学点。教学点建成后,他郑重地告诉寺院管理者,“教学点可以免费供寺院阿卡们学习,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所有阿卡都要爱国、爱教、爱人民。”受他的影响,香扎寺的阿卡们不仅在教学点学习宗教知识,也学习国家政策、法律常识和文化知识,渐渐地成为了促进柯生乡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教书育人是他一生的追求,那么扶贫助残便是他人生的最高境界。柯生乡卫生院,住着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家庭十分贫困,无力支付医疗费。他便不假思索地出钱给老人治病,他的善举感动了妻子,也赢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事后,索南才让一次结算了老人治病的700多元费用。这在18年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索南才让做好事,一做就一辈子。2015年,索南才让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但他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有增无减。因病残疾的他,更多了一份对残残人生活艰辛的理解和关爱。他想在有生之年,尽自已的最大能力,多帮助一些身患残疾的人。多年来,他扶残助残达136人,帮扶款物折价35.5万元。

面对武汉严重的疫情,索南才让主动缴纳的11万元特殊党费,也使他多年默默奉献的事迹家喻户晓。曾经连续三次被人大代表和牧民群众推荐为乡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一方面他想集中精力干好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他的身体健康开始亮起了红灯,他怕辜负了组织对他的殷切希望。最后一次组织又找他谈话,为感谢群众的信赖和期盼,感谢组织的信任,他毅然担负起了教育和行政的重担。在副乡长、乡长兼校长的五年间,他亲自规划乡村建设,带头在双鱼湖景区种树,带领大家积极参加各类环保活动,还出资出力支持当地举办教育论坛,奖励高学历人才和优秀教师,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退休后,索南才让一如既往捐款捐物,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别人。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各类捐助达78.66万元。大家对索南才让的举动深深感染,都说“索南才让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一位满怀爱心的人,更是我们大家行动的航标和榜样!”索南才让的所作所为像“春之使者”,给人们希望、信心与温暖。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索南才让就是高高飘扬在河曲草原上一面鲜红的党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