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当当当……”秋日的阳光洒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的石雕展览厅,清脆的凿刻声此起彼伏。几十名石雕艺人席地而坐,身前的木桌上放着方形青石板,他们的眼睛紧盯着描画在石板上的线条,手指紧攥刻刀,时而轻描勾勒,时而用力雕琢,不一会儿,祥纹山水图案便在刀尖下渐渐呈现——在有着“高原石刻第一村”美誉的和日村,一块石板、一把刻刀,正镌刻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
石雕艺人正在雕刻。受访者供图
“人人有技艺,户户有作坊”,这是一句流传在和日村的俗语,这句俗语概括了石雕艺术与村民生活在当下结下的深厚情缘。和日村石雕艺术是藏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不仅是承载民族文化的瑰宝,如今更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金钥匙”。历史上,和日村的祖辈中仅有少数人掌握石雕技艺,如今全村已培育出37名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2人、州级传承人5人,和日村石雕艺术已然从“小众传承”走向了“大众掌握”。
这份转变的背后,离不开村两委的精准施策。为让石雕艺术从“手艺”变成“产业”,和日村历届村干部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战略,创新探索出“支部+公司+牧户”的发展模式。2009年,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当地石雕产业从零散加工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公司整合村内技艺资源,打造出石雕工艺品、茶台、砚台、镇纸等多元化产品矩阵,产品不仅供应泽库县产业园区,还远销外州县及西宁市,“和日石雕”的名号逐渐在青海省内打响。
“石雕收入已成为村里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今年40岁的普哇多杰既是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和日村党支部书记。谈起产业发展成果,他的眼中满是自豪。
据他介绍,和日村共有村民1020人,目前石雕技艺已带动560名村民实现就业创业,仅在公司稳定工作的石雕艺人就有265人,公司年销售额更是突破756万元,不少家庭靠着这门手艺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和日村的石雕艺人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共同探讨石雕技艺。受访者供图
为实现产业发展,和日村从未停下创新的脚步。随着社会变迁,传统石雕的流程、工具与内容也在动态调整:电动刻刀逐渐补充传统手工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设计上融入现代审美,推出更符合年轻消费者喜好的文创饰品;文化传播上,泽库县将石雕元素融入篮球邀请赛等大型活动,让更多人通过赛事认识和日石雕,吸引游客走进和日村,感受非遗魅力。这些改变既是顺应市场需求的选择,更是村民们主动求变、谋求发展的生动体现。
今年10月11日,第二届黄南州劳务品牌评选活动传来喜讯——泽库县推送的“和日石雕艺术”与“和日日嘎石刻文化传承”两大劳务品牌双双参赛,其中“和日石雕艺术”凭借鲜明的产业特色、完善的培育体系及显著的就业带动成效,成功获评“州级劳务品牌”。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和日村石雕产业的肯定,更让“支部+公司+牧户”模式的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
如今的和日村石雕产业,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稳步迈进。普哇多杰透露,村里下一步计划扩建石刻厂房、优化机械设备,在保持展品种类多样化的基础上,推进质量升级、精品打造与产品更新。同时培育非遗传承人、建设石雕体验基地、开发文创产品新业态,让石雕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将产品展览与销售融为一体,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