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外媒看黄南

建设创新型省份 青海跑出“加速度” ——“十三五”青海科技创新工作扫描⑦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0-11-09    

“十三五”收官在即,青海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中,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潜力成倍释放。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54%,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一优两高”战略实施、建设“五个示范省”、培育“四种经济形态”贡献了科技力量。

破除体制藩篱

破解发展难题

建设创新型省份,一切阻碍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都应当改变。

2019年,青海省推进科技创新治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使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管理部门“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总要求,致力于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行政职能,增强服务能力。

启动编制青海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设立16个研究专题,目前已形成12个专题前期研究报告。制定出台《青海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青海省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工作方案》等系列创新政策,结合“政策落实年”,定期进行督查,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持续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形成了“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项目形成机制,实现项目常年申报、分批受理、集中出库评审立项,年内两次“减表”精简了近四分之一的科研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申报数和通过审查率同比提高50%以上。

与此同时,青海制定发布《青海省科技领域省与市(州)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区域均衡、科学持续的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机制。组建全省首家科技支行,国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正式运营,创新券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成西宁科技大市场,举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场会,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实现“不见面审批”。制定出台《青海省省级科技计划科研诚信管理办法》,首次为该省科技计划项目信用管理提供操作依据。

强化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推动签订《青海省人民政府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书》,计划5年资助2亿元,支持我省盐湖化工和高原生态领域基础研究工作。启动冷湖台址监测与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促进大科学装置在青海落地。

增强发展动力

厚植发展优势

近年来,青海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组“硬核”成绩:新能源领域,历时5年建成青海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协调调度与控制技术有效提升青海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消纳能力;盐湖化工领域,建成年产5000吨无水氯化锂、1000吨金属锂产业化示范线,填补了青海空白,金属锂产能全国第一;新材料领域,完成10万吨金属镁生产线试生产关键工艺技术攻关。开发出高抗拉高延伸率无载体4μm超薄锂离子电池用电子铜箔;数字产业领域,围绕盐湖钾肥工业柔性生产制造,积极构建盐湖资源循环开发利用“互联网+”协同制造服务支撑平台。

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成“青藏高原生物科技集成创新中心”,推动建立冬虫夏草种质资源数据库网络共享平台,支持虫草、沙棘、枸杞等特色资源精深加工,珍龙醒脑胶囊二次开发、仿制药非诺贝酸和藏茵陈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特色农牧业领域,建成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形成标准化智慧生态畜牧业数据库。科技支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实现预期目标。

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区域原始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围绕青海优势学科领域和特色产业发展,青海加强基础研究项目组织实施,2019年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立项201项、总资助经费6500万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立项8项、总资助经费2000万元。

生态保护优先

科技成果不断惠民生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坚决守好蓝天碧水和净土,像保护“眼睛”和“生命”一样守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和生动实践,如何对青海生态实施最有效的科学研究管护,是摆在青海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9年,青海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开展“青海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及大生态产业发展综合研究”。申请中央预算资金资助3460万元,面向三江源和祁连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组织实施系列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科技项目。提出黑河源区生态-生产功能优化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打造祁连山地区生态生产共赢模式。同时,中科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发展规划的完成,也初步构建起星-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持续加强水-土-气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及污水处理等技术攻关、三江源首个生活垃圾低温热解处理站在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江千乡建成使用、推动青海海南州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

这一年,高原青海通过科技扶贫行动,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惠及民生。全年实施科技扶贫产业化项目19项、资助经费3980万元。深入推进科技扶贫“四大行动”,累计投资2.39亿元,打造从民和科技扶贫示范核心区到海东科技扶贫示范重点区再到全省科技扶贫示范辐射区的扶贫技术路径,超额完成《青海省科技扶贫专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厅选派了“三区”人才及科技特派员1000名,对年度计划脱贫的17县170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紧盯“清零”目标,三个定点扶贫村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巩固。青海省科技厅资助1800万元支持青海省乐都区、乌兰县、祁连县、河南县、甘德县、湟中区县域创新试点。

今日青海,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面推进,青海各族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留住蓝天绿水和青山,用科技成果夯实了百姓幸福底气。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