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隆务河浩浩荡荡日夜兼程一路向北,行走隆务河畔,放眼热贡这座被隆务河水滋养和哺育的小镇,徜徉在初夏浓郁的花香中,沐浴在落日惺忪慵懒的余晖里,我与小镇仿佛都披上了一件色彩朦胧的浣纱。
隆务地区的群众习惯性的把同仁县所在地称为“热贡”,“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或“梦想成真的地方”,我料想这样的称呼必是寄托着这一方子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愿景。金色谷地的秀丽及其山水的神奇,都得益于曾担任防御职责几百年、并具有悠久历史的那些古城和声名遐迩的热贡艺术,得益于淳朴深邃的藏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少年来,隆务河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日夜滋养着此处的山水人文,把一座又一座古城紧紧拥在怀抱,无论穿梭于哪一座古城,都会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
声名遐迩的“保安四屯”就分散坐落在同仁县城。“四屯”即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吴屯上庄古城堡,是明朝洪武到万历年间为屯垦戍边,在同仁县境内修建的四座古城堡。明万历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军千总王延仪带领下,忠于明朝,守卫此地,并在计屯(年都乎城堡)、吴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脱屯(保安古城)筑建了城堡,防御“西海蒙古”。到了清末,屯垦戍边的功能基本废弃,久而久之,这些古城堡也就逐渐成为了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屯子,如今以其神秘古朴吸引着来自省内外乃至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专家前往怀古、探秘。
四屯中的郭麻日古城堡位于距离同仁县城八公里的隆务河中游东西两岸的台地上。这些年,郭麻日城堡始终令我充满好奇,我曾不止一次前往踏察,试图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堡里,寻找到一种能使自己不断前行又趋于宁静的动力。
又是一个迷蒙的黄昏,我试图抛弃沉重的自己,跟随心的指引,去向寂静百倍的郊外。都市的高楼大厦都褪去白日的疲惫,只把一些绰约的身影淹没在晚霞夕照的灿烂中。一个人行走,最爱任思绪弥散在河畔,悠悠扬扬飘至散发着淡淡清香的乡村阡陌。此时,夕阳将它最后的不舍化作一抹霞光,涂抹出无限神秘的万千色彩,明亮的橘黄,透明的淡蓝,忧郁的浅紫,深远的青黑纷然聚拢,书写着暗夜将至前的最后一抹激情。荡漾的隆务河水,失去了白天的清澈透明,昏暗的沉静着,远处一两点若隐若现的灯光映照在河面上,幽黄中闪烁着一束束流萤似的暗黄,路旁柳树杨树娇美的倩影也被涂上了一层浓郁的灰影,川流的车辆飞速从眼前驶过,并一路向西,瞬间不见了踪影。
初夏黄昏的那种清凉,能使人瞬间淡定坦然,此刻,那些次第亮起的灯光让我这个独行者仿佛不再孤寂,而是周身倍感温暖。当厚重的阳光托着洁白的云朵,把黄昏里蓝艳的天空铺满整个隆务河的上空时,我在古城堡的阡陌小巷里穿行畅游,我的心完全氤氲在了古城堡的沧桑往事里。
郭麻日古城堡是隆务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堡,被誉为中国两千年屯耕戍边史的活化石,是我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古城堡依山傍水,与初夏一片郁郁葱葱的庄稼地和人家房前屋后的众多梨树相映成趣,这里是青海藏区比较少见的可以种植小麦的纯农业村。
据史料记载,这座曾经镇守边关的军营城堡,砌石为基,夯土为墙,属夯土板筑长方形城池,其东西长260m,宽180m,建筑面积2496㎡,有东、西、南三个城门。沿着入村硬化道路步行大约一公里,绿树掩映处,一座上书朱红色“中国传统村落·郭麻日村”字样的石碑赫然眼前,直行向前,抬眼望去,一土墙门洞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郭麻日古城堡的正门——东门。据城堡里的老人讲,其实东门构造皆为红铜铸造。而如今,红色的寨门已不知所踪。东门的门洞由8根嵌入夯土中的柱子支撑,门洞之上是土木结构的望台,望台中供奉着嘛呢经轮。这样的嘛呢经轮在三座城门顶上都有设置,也是古堡建筑独具特色的地方。历经悲欢故事的七百多年里,古城堡就这样静静地守护在隆务河身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为屯民们生生不息的家园,其雍容与气度缔造了华夏文明的又一高峰。
居住在古城堡里的百余户人家均为土族,岁月荏苒,历史的车轮行进了几百年,城堡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威严,但其神圣不可侵犯的风骨和神异令人肃然起敬。行至城门下,走进幽深狭长的门洞,仿佛真是进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城内巷道宽仅0.8米,最宽的也不过2米,窄处也只容一人一骑通过,巷道与巷道之间纵横交错,既错综复杂,又相互勾连、呼应;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军事防御单元,院墙高11米,站立屋顶,可用墙头当掩体,射杀敌人。无论进入哪条巷道,躲在哪个门檐下,都会遭到来自东西南三面的攻击,完全可使人陷人无处可藏的绝境中。如今前来这里的游客,若是没有村里人或向导的引领,只会觉得身陷“迷宫”而走的晕头转向。巷道设计之奇异、结构之复杂、布局之巧妙实在是令人惊叹,当地人称其为“八卦阵”。暂且不说它是建于公元14世纪的明代,就是放在科学科技发达的今天来看,也是不可多得的城防杰作。
站在城墙下,抬头仰望高耸的残墙,在傍晚斜阳的照射下愈发显得神秘粗狂。任意推开一户人家的院门,严密厚实的大门和土筑厚墙的四合院式庄廓院,以及一些巧夺天工的细节瞬间就会惊艳你的眼。在年轻的画师才周的家里,我看到除了整洁的院落和合理的布局外,屋内均以木板做隔扇,室内也有护土炕的木板,墙体均为木板墙围。才周说,为改善狭小的居住空间,居住在当地的土族在自家小院里都会修建二层木结构楼房。这样的建筑设计与我省其他地区乡村民居宽敞的庭院显得反差极大。四合院中的房屋一般面阔三间,家家都设有佛堂,且都设在二楼,佛堂所在的房屋即为上房,与佛堂相邻的不同向的两边的房屋即为厢房卧室。得到才周的允许,我沿着院内狭窄的小楼梯拾级而上,立于房顶,院落中央挂着经幡的旗杆在晚霞的余晖中屹然挺立。才周家每间房屋门楣上都有精致的雕刻,这些精细的雕刻着实难掩时过境迁的尘埃与沧桑,旧时光留下的痕迹显而易见。屋角处垒砌的鹅卵石以及其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细密勾缝,院落里铺设的大大小小的青石片中都能嗅到久远和独具特色的艺术气息。
在才周的指引下,我徜徉在堡内蜿蜒难辨的深巷间,黄昏略带凉意的阳光斜斜的铺洒在身边的高墙上,人家大门上悬挂的柳枝叶枯枝干,却执拗的在门框上方的门楣间直挺,这是去年端午节插在大门上的柳枝,只有到了下一年的端午方被男主人取下换上当年的新柳枝。这也是这座古城遗留下来的传统风俗,与河湟地区端午的风俗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据说,在郭麻日古城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在太阳升起之前起床,家中老幼都到自家麦田中打滚,沾染晨露,并到隆务河边洗脸、洗澡,以祈求平安健康。并采新鲜的柳枝带回家,换下去年旧的柳枝,把新柳枝挂在门楣上,以示新的开始。有时候,民间传说的生命力,并不在于其虚玄、神妙的程度,而在于其总是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景和情感,因此才能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而得以口口相传,并任斗转星移,日月变换而初心不改。
在古城旧容颜的陪衬下,在院内浓郁的柏香气息的氤氲中,我在既古朴厚重又肃穆优雅的城池里晃晃悠悠。古城堡犹如一位驻留在岁月悠长光阴中的长者,古风犹存中记载着曾经的苦难和坚强,记载着郭麻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一条巷陌,每一片青石,每一朵雕花,每一桩土墙,宛如正以一种洁净于世的姿态日夜坚守,无论风霜,无论雨雪,这座记忆中的古城堡依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它与我就这样在岁月的流年里默默邂逅。阳光如此明媚,历史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那么坚实有力,古城里的人们也正在用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大踏步追随光芒和幸福。
这样想着,我仿佛看见了朝代更替中千百年的阳光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寻常生活中缓缓流过。而这座称为郭麻日的古堡就那样静静的、永远的站立着,以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和坚守,站成了热贡经年岁月中的一道永远抹不去的、优雅别致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