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10月23日,一个好消息从西宁市湟中区传来: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和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对湟中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田现场测产验收,湟中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田种植的主导品种“青薯9号”马铃薯亩产量达5544公斤,创下青海省新高。
湟中区水肥一体化马铃薯示范田位于多巴镇合尔营村,在“青薯9号”测产现场,一颗颗硕大饱满、个头均匀的马铃薯破土而出。“青薯9号”的表皮呈红色,远远望去,整个示范田也变成了一片殷红。“青薯9号”作为青海省自主选育的优良马铃薯品种,以抗病性强、淀粉含量高、适应性广而著称,其淀粉含量尤为富足,为马铃薯的深加工创造了更多可能。今年,在科学管理方法的加持下,“青薯9号”发挥出了最大潜力。
湟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块地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关键在于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通过滴灌系统,将溶解后的肥料与灌溉水融为一体,根据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需水规律,定时、定量、均匀地补给,滴灌系统宛如大地上的脉管,将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马铃薯植株。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从2022年开始实施的,今年是马铃薯产量最高的一年,亩产量超过了5.5吨,这是科技创造的奇迹。”西宁市湟中区诺嘉家庭农场负责人杨生盛说。
湟中区实施的“优良品种+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是对“良种配良法”的生动实践。精准的水肥供应,为“青薯9号”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高产、优质的遗传基因得到了充分释放。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纳添仓说:“通过我们对水肥一体化马铃薯试验田的现场测产,一亩地的实际产量超过了5.5吨,这个产量是我们青海省的新高产纪录。水肥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对马铃薯单产的提升发挥了很大作用。”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