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海拔4200米的深山营救记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2     作者:钟自珍 陶 然

黄南新闻网讯   “警察同志,我们单位三名进山作业的队员在牛场雪水沟方向失联,电话全打不通!”

10月20日20时许,一通急促的报警电话打破了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的宁静。

听到“牛场”“进山作业”几个词,所长何永彬的神经瞬间绷紧。那片海拔4200米的区域地势险峻、林木密布、气候多变,夜间气温常降至零下,通讯信号极不稳定。两年前,他曾在同一区域带队通宵救出遇险人员。那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他清楚地知道——时间就是生命。

“必须尽快找到他们!夜里山里太冷,人撑不住。”话音未落,救援部署已然展开。

宝库派出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在县公安局统一指挥下,由支援警力、属地乡政府、森林管护站及熟悉地形的牧民组成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

夜幕沉沉,车灯与警灯在山道上划出光影。车轮碾过碎石的声音,与对讲机里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救援车队一路疾驰向雪水沟口。

“这次,我们带上了无人机。”相较以往依靠地面搜索的方式,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可在黑暗中识别人类热源,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抵达现场后,救援指挥部迅速制定“空地结合、分区搜寻”的方案。地面队伍沿预设路线徒步搜寻,无人机则展开巡航。

“有人吗?听到请回答!”山风呼啸,救援人员的呼喊声在峡谷间回荡。

无人机实时画面同步传回指挥终端,何永彬盯着屏幕指挥:“再往东南飞一点,那片林子密。”

寒气愈发刺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搜寻一度陷入僵局。就在此时,无人机操作员突然喊道:“何所,南侧山坳里有三个热源点!”

“找到了!全体往南侧山坳集结!”

救援队沿山势疾行,几束强光穿透夜幕,照亮三名蜷缩在灌木丛中的失联人员。

他们已轻度失温,体力严重透支。救援人员迅速为他们披上棉衣,送上热水与食物,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检查身体状况。

“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其中一名队员哽咽地说。三人来自四川某集团,从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镇出发前往作业区,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之信号中断而失联。

确认身体状况稳定后,救援人员搀扶着三人踏上返程。凌晨,救援车队缓缓驶出雪水沟口,连续奋战四个多小时的救援队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警民同心、科技助援,在雪域高原守护每一次平安归来。

这场“空中+地面”联动救援,是大通公安近年来在高海拔地区应急救援中的又一次成功实践。“科技让我们在极端环境下多了一份把握。”何永彬说,“但最重要的,仍然是那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