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累计组建不同形式医联体共120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99元、年落实补助资金5000万元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一组组数据,标识出青海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的轨迹。10月17日,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传来消息,青海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积极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据了解,目前,全省38个县(市、区)已出台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由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以省、市级医院为核心,采取区域医联体、技术协作和县乡村一体化等模式,建立医联体运行新机制,推动三级医院专注疾病精准救治、二级医院承接中转诊疗、基层落实疾病前期防治与康复管理。
青海坚持将整合医疗资源作为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逐步配齐基本医疗设备,建立共享共用的医学影像、心电诊断、医学检验等中心,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促进医联体内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双向转诊等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在对口帮扶省市大力支持下,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实现市州县级远程医疗全覆盖。扎实开展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六州人民医院及14家重点帮扶县医院全部建成“五个中心”并通过验收,14个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全面建成。
国家和省级财政部门逐年增加转移支付和配套资金体量,支持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巩固硬支撑与软实力。2023年至2025年,投入4.56亿元实施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其中,1.37亿元(30%)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和升级医疗设施设备、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开展人才培训和保障发热诊室有效运行;其余资金全部用于县医院加强关键设备购置、人才队伍建设、临床诊疗技术推广、先进技术引进等。
对口支援6省市选派高水平医疗专家,通过“传帮带”机制结对培养本土医务人员,同步接收青海医务人员赴支援医院进修深造。建立青南支医和环湖支医工作机制,提升州县两级医院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的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3年以来共招录537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已全部到岗并纳入编制管理,基层队伍建好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