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拉加镇全貌。
旦增捡拾黄河边的垃圾。
青海日报记者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潘 昊
实习记者 张富昭
秋意渐浓,黄河谷地的拉加镇却绿意盎然。连续多日的降雨后,黄河变得有些浑浊,还将一些垃圾冲到了岸边。见到旦增时,他正和十几位同事在黄河边清理垃圾。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很快完成清理,准备前往下一个地方。
旦增说,这是每个星期例行的清理行动,有时候到黄河两岸,有时候在镇上的街道。
这里是黄河流经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拉加镇,地处黄河谷地,海拔较低,气候宜人,被誉为“果洛小江南”。黄河蜿蜒穿过拉加镇,阿尼玛卿山脉与红土山共同守护着这片宁静的土地。
“最近河水平缓了一些,通知大家到黄河边来清理,雨季的时候这里水涨的厉害,不能来这边,冬季到黄河边清理的次数会多一点。”旦增说,来到镇上后,发现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都很强,会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清理,黄河边总是干干净净的。
旦增虽是拉加镇人,但直到2017年才彻底结束放牧生活,融入城镇。
2017年,因为避险安置,旦增和村里一部分人搬迁到拉加镇生活,但每个月还是会到村里履行林业管护员的职责。
旦增所在的村是拉加镇思肉欠村,村里不仅有草原,还有天然林、水源地和野生动物,需要有人时刻管护。
“每个月有20多天去巡护,我们那里有天然林四五百亩,还有草原、泉眼,防汛防火压力比较大,一年四季都不能放松。”旦增说自己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还是林业管护员,要起好带头作用。
夏天,旦增每天完成巡护后还能返回镇上,冬天防火压力大的时候,他基本都是待在牧区。
垃圾清理结束后,我们来到旦增位于拉加镇拉加路社区的家。三间屋子面朝着黄河,出门就能看见蜿蜒的黄河。屋前种着小花,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得正艳,屋内窗台上摆满了花盆,红白两色的绣球花在几盆不开花的绿植中尤为显眼。
看到来人了,旦增的妻子昂措起身给大家倒水,她说自己的腿有风湿性关节炎,这两天走路不太利索,并在火炉里添加了几块废木板,好让屋子里更暖和。
从牛粪炉到烧柴烧煤,昂措早已习惯了现在的生活。
“村子里泥石流灾害频发,我们搬到了这里,政府给我们盖了房子,也给妻子安排了环卫工作,我也成为了一名林业管护员,每个月有3500元的收入,家里在俄龙沟有2400亩草地,每年也会有草补,生活不成问题。”旦增说,镇子上用电用水、购物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旦增还有一个孩子在读高一,学费免费,也会有生活补贴,“自己就给点生活费,基本不用操心。”
旦增说,以前守着自家的草场和不多的牛羊,以为会在牧区一辈子,没想到现在自己还能参与到林草管护和黄河保护的工作中。
“以前对黄河保护没有认识,现在从捡垃圾到植树,我和妻子都会参与其中,知道哪怕只是捡垃圾也是对黄河的一种保护,我们简单的工作也是对社会有贡献的。”旦增说,现在牧区里环境整治得也非常好,大家都知道要爱护环境,作为林业管护员的自己也会履行好职责,为保护黄河、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图片摄影: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才贡加 杨红霞 潘昊,实习记者 张富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