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运用大数据打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金课堂”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程华安

近年来,数字经济逐渐渗透实体经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从传统核算型转向“会计+大数据复合”型,即新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数据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金课堂”作为新型教学载体,具有金标准、金技能、金素养等特点。打造“金课堂”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对数字化转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突破会计专业教学发展瓶颈,培养更多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会计技能人才。

重构课程内容,以“岗课赛证”为纽带,实现“融合+衔接”教学统一。教学内容是“金课堂”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行业需求和实践教学的重要纽带。重构课程内容,需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教学的精准性、实用性。具体而言,一是融合课程体系。推动大数据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更新部分陈旧的传统会计课程,开发“智能财务系统分析与应用”“大数据会计基础”等课程,嵌入“1+X”证书考核制度,推动课程学分与证书认证对接。二是衔接教学案例。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选取企业中的真实场景作为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三是融入竞赛内容。分析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大数据财务分析竞赛等赛事的技术要点,并将其融入课堂实训项目,以赛助教、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推动线下课堂“翻转化”。教师可充分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课前为学生推送相关微课、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自由学习,掌握基础理论。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式学习,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给学生发布项目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给学生布置拓展任务,巩固学习成果,强化技能应用。二是推动实践教学“场景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企业智能开票、大数据核算、税务申报等仿真财务场景,让学生体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与相关企业、会计事务所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实战能力。三是促进线上学习“个性化”。依托教学平台,发挥大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学习偏好,跟踪学生学习进度,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计划,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实现因材施教。

强化师资队伍,以“双师型”为目标,提升“技术+教学”双重能力。教师是“金课堂”的实施主体,是“岗课赛证”的设计者与融合者,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者与引导者。高职院校要打造会计“金课堂”,就要强化教师的会计专业功底,提高教师的大数据技术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一是加强校内教师“赋能培训”,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项培训,掌握基本理论。鼓励教师考取“大数据分析师”“智能财税讲师”等证书,提高专业技能。选派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数字化项目,积累实战经验。二是加大校外专家“引智入库”。建立行业专家资源库,聘请大数据领域专家、企业财务总监等进入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实训,参加毕业设计评审,以前沿技术和最新理念拓宽师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组建教研团队协同攻关。组织校内教师与专家成立“大数据会计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围绕相关主题研究讨论,丰富教师知识储备,鼓励团队积极申报开展教学改革项目,以科学研究促进教学创新。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冰山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金课堂’构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JK25BZY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