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药匠台“村字号”IP激活一方水土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7    

在将药匠台村建设成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过程中,垂钓成为很多人放松身心的选择。

以药匠台亲子乐园项目为起点,打造特色IP ——月降龙泉。记者 贾 泓 摄

青海日报记者 贾 泓

8月17日,当市民张富真带着一家人到达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药匠台村露营时,孩子们被眼前色彩斑斓的无动力儿童乐园和门前的卡通形象深深吸引。两个憨态可掬的IP形象,一个叫月娃,一个叫龙仔,身着藏族传统服饰,一旁的介绍讲述着它们背后关于药匠台的动人故事。这就是大通在药匠台村打造的特色村IP——“月降龙泉”。

走进乐园,张富真发现这里和平时见到的儿童乐园不同——设备不通电,完全不依赖电力、机械等外部动力源驱动,而是靠着重力、惯性等自然物理原理和人体力量“驱动”。“姐姐带着妹妹在这里面玩,很安全。露营的孩子也可以‘托管’给儿童乐园,大人能轻松享受露营时光!”张富真笑着说。

药匠台村距离大通县城4公里,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自2018年,药匠台村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支部共建村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持续投入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和村庄基础设施。2024年,投入定点帮扶资金,实施建设大通县长城脚下生态文化度假区亲子乐园建设项目,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民宿、露营、茶园等业态发展,为药匠台村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5月10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定点帮扶建设的亲子乐园在药匠台村正式运营。该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万元分红,并为村民创造就近就业机会。

“我们发现很多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缺少对乡村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所以我们围绕药匠台村两则古老传说打造独特文化IP。未来,IP形象还会做进一步开发,如文创设计等。”住房城乡建设部挂职干部、大通县政府党组成员唐权凌介绍,“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定点帮扶工作中精准发力,紧扣产业‘四地’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以文旅融合和电商赋能双轮驱动,为大通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我们持续思考大通还缺什么,该如何以帮扶项目带动更有效投资兴业,为大通的发展增光添色。”

走进药匠台村,8栋河湟风格的民宿集群与无动力乐园相映成趣,湿地边垂钓尽享高原悠闲时光,丰富的露营拉近浪山与城市的距离,稍远处的窑洞民宿让选择更加丰富……“当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严重,民宿、茶园出现供给过剩现象,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建设无动力乐园,带动更多亲子研学、亲子体验项目,助力药匠台村乡村旅游发展。从打造一个乡村特色IP,带动更多乡村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真正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的转变。”唐权凌说。同时,大通县政府在药匠台村打造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并重的明长城脚下避暑康养田园综合体,与定点帮扶项目形成合力。

从“输血”到“造血”,不仅要有项目建设,更要为县域发展带来全新的思路和模式,引入先进的技能,并培养一批本土人才。而打造农文旅电商直播基地就是住建部定点帮扶大通迈出的重要一步。

如何构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如何让大通的特色农畜产品和非遗走出去?打通线上销售渠道是关键。经过调研发现,大通的线上销售大多是各自为战,没有专业的直播带货指导,人员流动性很大,更无法形成合力。

如何解决这个困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室主任董红梅带领定点帮扶干部到浙江、湖北等地学习的过程中,唐权凌学习义乌经验,在大通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利用帮扶资金打造农文旅电商直播基地。平台依托大通融媒中心旗下公司,充分发挥融媒的专业技能和人员相对稳定的优势,由专业直播团队直播带货,制作宣传视频。

2024年9月,基地正式投运。最初,请来浙江专业直播团队指导基地工作人员,随后的一年中,该团队对基地的运行提供远程教学和线上问答。“在专业指导下,我们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快速提升。很多大通在外求学工作的游子和来大通的游客通过直播号找到我们,购买记忆中的大通特色产品,了解大通的风景名胜,感受大通的历史文化。”大通融媒工作人员赵国君说:“我们打破单纯卖货的模式,将文化与产品相结合,讲好大通故事,助力大通发展。”

举办就业帮扶专场招聘会、开展城市更新培训、捐建多媒体教室、组织医疗人才赴上海三甲医院实习、拍摄传统村落宣传片、组织大通高三学生赴北京大学研学……住房城乡建设部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在“两不愁三保障”,在产业发展、就业帮扶、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技术支持上持续发力,定点帮扶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朗、道路越走越宽,唐权凌说:“我们希望定点帮扶工作能够因地制宜,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项目,激发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更大活力。”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