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逐梦青海 感受高原生态之美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5-09-15     作者:李延绯

黄南新闻网讯   9月14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朝阳,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万名跑友开启人生的首个高原马拉松之旅,感受青海独有的人文与生态之美。

7时许,锣鼓声响彻青海体育中心南广场,参赛选手在接驳车的护送下,早早来到指定区域检录。尽管当天上午的气温只有8摄氏度,但选手们没有丝毫的畏惧。比赛开始前,大家相互帮忙,整理胸前的号码布,在起点附近拍照记录,进行热身活动,热烈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作为全国首个海拔最高省会马拉松赛事,青海抢抓全国马拉松赛事空档期,吸引全国各地的两万名跑友报名。这场高海拔、高难度、高挑战的赛事,不仅是对跑者体能和意志的考验,更是展示大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高质量发展新貌的窗口。

人群中,身穿专业跑者服饰的谢洁在角落做着高抬腿和弓箭步热身。“我是从内蒙古专程来青海参加这次马拉松比赛,这也是我第一次来西宁,比赛前我去周围逛了逛,这里的街道很干净,空气很清新。”谢洁说。

作为已经参加56场马拉松的专业跑者,来自陕西西安的陈钧胜有16年的跑步经验,累计跑步超过6万公里。陈钧胜说,来到西宁后他的心率有所上升,在他看来,青海的高海拔正是他所要挑战的,他的目标是顺利完赛,安全回家。

7时30分,伴随着发令枪声响起,浩浩荡荡的长跑队伍从青海体育中心南广场出发,在人声鼎沸的马路两侧,在充满烟火气息的小巷街区,欢呼声和呐喊声,成为跑者们突破自我的动力。比赛中随时随处的“加油”,让每一名跑者感受到了西宁这座城市的好客和热情。

本次赛事设置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健康跑(6公里)3个项目,赛事线路将沿途的人文风景与自然之美有机融合,赛道如同一条流动的丝带,串联起湟水河畔的生态景观,选手在奔跑中感受古城文化魅力,触摸西宁历史脉络。无论是追求成绩的专业选手,还是喜欢运动的爱好者,都能在这条高原赛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感受奔跑与高原碰撞的独特魅力。

马拉松的赛道上,有挥舞国旗光脚跑完40多公里的退伍军人,也有坐在轮椅上用双手完成赛事的残障人士,相比别人用双腿奔跑,他用双手转动轮椅的难度可想而知,正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咬紧牙关,一步步迈向终点。

“从前年开始,我就想带着小孙女一起报名健康跑,遗憾的是西宁市城西区举办的两届半程马拉松都没有报上名,这次赛事报名信息一出,我就赶紧报名了。”63岁的党建元在完成欢乐跑后说,健康跑只有6公里,不需要竞速,更不用在意名次,他享受和孙女奔跑时的亲子时光,传递运动带来的爱与活力。

比赛当天,不少警力分布在赛道沿线、重要路口及人员密集区域,疏导交通、维持秩序,保障赛道畅通和选手安全;多个医疗急救站点救护车严阵以待,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及急救设备,为选手的健康保驾护航。同时,赛道沿线每隔几公里设置饮水站、补给站,提供饮用水、运动饮料等物资,满足选手的能量需求。

2417名“小青稞”志愿者分布在起点、终点、补给点、赛道指引等岗位,为选手提供检录引导、物资发放、补给供应、信息咨询等服务,他们用热情的笑容、贴心的问候,让选手们感受到了大美青海的温暖与好客。

为保障赛事顺利进行,西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前发布交通管制信息,赛事组委会协调安排公交专线,方便选手出行;城管部门加强赛道周边环境卫生整治,确保赛道干净整洁;电力部门全程值守,保障赛事电力供应……西宁市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为赛事圆满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为确保每一名参赛选手安全完赛,赛事组委会设置了五级医疗体系,赛道每隔2.5公里设置一个固定医疗站,并且从20公里开始再增设9处医疗站。本届赛事引入GPS定位及可视化视频医疗指挥系统,实时追踪救援资源位置,可实现专家第一视角远程评估、指导急救,系统能精准调度医疗力量,提升救援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作为青海推动体育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本次赛事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激活体育产业,而且将持续点燃全民健身热情,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体育活力。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