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迈入新发展阶段,以强大的数据解析能力、模式识别能力和自适应学习能力,正在重塑教育新生态。提升数字素养是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涵盖数据驱动决策、智能资源开发、人机协同教学等能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系统化路径,有利于锻造适应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卓越师资队伍,进而培育一代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AI驱动的个性化精准学习平台。通过搭建个性化精准学习平台,推动教师置身个性化、智能化、科学化的成长生态,可助力教学生态实现从“群体供给”向“精准滴灌”系统性转变。其一,可以有效利用智能学习分析技术,挖掘分析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数据在线研修记录、资源使用偏好等,精准为教师能力画像。基于此,让平台自动生成与教师当前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相适配的动态学习路径图,并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其二,可以在平台嵌入自适应学习引擎,以教师能力画像和学习路径图为依托,为教师智能遴选、智能推送、优化组合学习内容;通过开发微课程、案例库等结构化资源模块和基于真实教学场景的仿真任务与交互式训练模块,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创设智能支持的跨域协作教研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和科研突破时空与知识壁垒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其一,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对线上海量教学实践案例、科学研究成果、行业技术动态等进行语义分析和深度关联,形成科学化、结构化、可视化的知识网络。利用智能搜索,教师可发现自身教学不足;利用智能推荐,为教师匹配同行专家、提供优质案例,实现需求与资源的智能对接。其二,发挥AI技术作用,提升协作深度与效能,在教师集体备课时,可鼓励其利用AI实时分析和讨论文本,以识别观点分歧,明晰知识盲点,激发创新火花,引导教师研讨不断聚焦深化;在教师协同设计教学方案时,可鼓励其利用AI模拟推演各个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为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打造数据赋能的持续发展支持体系。人工智能时代,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打造数据赋能的持续发展支持体系,构建数据驱动、智能引导、持续迭代闭环,让教师紧跟技术变革,满足教育需求,实现数字素养的可持续提升。其一,建立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图谱。利用AI技术,自动采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项目活动实践、在线学习等多场景中产生的过程性和成果性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交叉验证,判断教师在“数据驱动教学设计”“智能化评价应用”等多个维度的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生成能力雷达图,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发展建议。其二,设立智能导师系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教师能力发展,为教师主动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提供实践挑战任务,为教师可持续发展提供个性化“数字教练”。其三,利用AI技术打造“教师专业发展数字档案袋”。全景记录教师的成长轨迹,通过智能趋势分析,预测教师未来发展方向,为教师推荐合适的职业进阶路径或创新项目机会。
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并非技术与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涉及教学理念和实践范式的深层变革。构建个性化精准学习平台、创设跨域协作教研机制、打造数据赋能的发展体系,三条路径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共同勾勒出技术赋能下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展望未来,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将不断深化,高职院校需持续探索人机协同的最新方法、最优模式,方能铸就一支具备专业科学知识和卓越数字素养的师资队伍,为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湖南开放大学。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阶段研究成果“数智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四维四层’路径研究”(XJK25CZY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