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新时代新征程,唯有坚持固本培元、激浊扬清,方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以优良作风凝聚奋进力量。
固思想之本,筑牢信仰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当前,少数年轻干部存在“重业务轻理论”的倾向,认为“学归学、干归干”,甚至将理论学习视为“软任务”。这种认识偏差,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政治能力弱化、理想信念动摇。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年轻干部必须以“挤”和“钻”的精神深学党的创新理论,在常学常新中明方向、增定力,真正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锤炼党性的生动实践。
培党性之元,锤炼政治品格。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的基石。现实中,有的干部将职务晋升等同于党性提升,忽视自我修炼;有的在诱惑围猎中逐渐丧失原则,甚至滑向违纪违法深渊。党性不会自然增强,必须在持续锤炼中升华。年轻干部当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严守政治规矩,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成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干部。
激作风之浊,破除顽瘴痼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青海,部分干部存在“特殊论”思想,认为“在高原地区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条件艰苦就可以降低标准放松要求”。这种错误观念,本质是宗旨意识淡化的表现。特别是任务重、压力大时,更需警惕“补偿心理”滋生。要始终牢记,艰苦不是降低标准的理由,付出更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筹码。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查摆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改落实,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扬实干之清,践行初心使命。干部干部,干字当头。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扎根群众,张桂梅“燃灯”40年托起山区女孩未来,无不诠释着“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深刻内涵。当前,仍有少数干部热衷“形象工程”,只“作秀”不“做事”、重“面子”轻“里子”。作风建设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办实事上。党员干部须树牢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更要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合格答卷。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唯有以“固本”强根基,以“培元”壮筋骨,以“激浊”祛沉疴,以“扬清”树正气,方能锻造过硬作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