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力量碰撞间 共筑同心圆——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北嘎项目比赛现场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5-08-17     作者:冉志敏 李兴发 栾雨嘉

黄南新闻网讯   “紧扣腰带,蓄势待发;抢抱旋摔,勾绊制敌;沉着抱定,较劲角力……”8月16日,青海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北嘎项目的战火,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民族体育馆熊熊燃烧。这项源于藏族先民与自然抗争、部落交锋的古老竞技——北嘎(藏式摔跤),此刻正迸发着力量与智慧碰撞的耀眼光芒。

9时许,嘹亮的国歌响起,拉开了这场体育盛宴的序幕。开幕活动后,北嘎对决正式上演。

场地中央,圆形跤垫如同庄严的角力场。本届民族式摔跤比赛裁判长张全强介绍:“外围1米的消极区与1.5米的保护区,无声保障着比赛的安全与秩序。”

检录完毕,系着蓝红腰带的选手目光如炬,身着跤衣、脚蹬紧踝摔跤鞋踏入赛场。裁判掷币定序,首轮较量在来自青海民族大学的李家兴与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李旦间展开。观众席瞬间沸腾,助威声浪此起彼伏。场边,参加搏克项目的青海民族大学学生曹宇静紧盯队友,急喊:“稳住重心,压低身子!推出去啊。”她告诉记者,因为课余时间在学校支持下坚持训练,对这次运动会充满信心。

赛场上,双方双手紧扣对方腰带,进退试探,角力无声却惊心。这是纯粹力量与瞬间智慧的碰撞。蓝方选手骤然发力,一记精准反扣,红方腰带着地!惊呼声中,有观众高喊:“压住了!反击啊!”

“看红腰带!退步蓄力,这突进漂亮啊。”又一轮次,观众激动地站起来喝彩。

场边,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领队巴雅拉格(蒙古族)目光紧随战局,一轮结束才感慨道:“咱们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经举办八届了,我一直都参与其中。这次海西州加上教练和领队共23人,多为蒙古族、藏族选手。看这满场观众,年轻面孔越来越多,摔跤项目火着呢!”语停,他屏息凝神,双手放在膝盖,直到这一轮次分出胜负,他又继续:“过去拼蛮力,如今讲技巧。北嘎比赛中,双手不离腰带,但左拧右转、退拉结合,讲究大着呢,力量是根基!”

三局两胜制下,胜负往往在一瞬之间。一名选手膝盖不慎先着地,裁判果断判为进攻无效;另有一对选手同时倒地,难分先后,被判“平跤”,需重新较量。规则严明,判罚公正,正是现代赛事对传统的最好传承。

总裁判长范增成看着赛场,深有感触:“民族式摔跤,文字还没有的时候,就有了。在党和国家重视与关怀下,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比如西宁市祁连路小学、晓泉小学等都开了摔跤课,传承有根了。”

到了第20轮次,比赛愈发激烈。来自海西州队的两名选手狭路相逢,他们的对决充满了戏剧性。一开始,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突然,一方选手发力,竟将另一方抱起,上演了浪漫的“秋千抱”,旋转两圈。观众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一刻,赛场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像是一场欢乐的聚会。

比赛虽然结束,但北嘎的力量仍在高原回响:尕海村的草场上,少年嬉戏缠斗的身影依旧;青海民族大学的训练馆里,摔扑的闷雷声不绝于耳。

当不同民族的手为同一规则紧握腰带,当喝彩声为每一个精彩的动作超越语言的界限,这场古老腰臂间的对话,已在青海高原筑起了一座比金牌更璀璨、比竞技更恒久的精神家园——那便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实力量。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