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小摊贩流动经营、占道经营引发的交通拥堵、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和居民生活质量等,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借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县委主要领导带头走进群众中体验民生、听取民声,决定开办天佑路夜市,共规划出200余个摊位,并提供5天租赁减免期,不仅为商户提供了稳定经营空间,更激发了全民创业活力、增添了消费动力。从“堵”到“疏”的转变,从“执法难”到“共治理”的跨越,背后是干部主动作为的担当,用精准施策的“作为”,为商户撑起合规经营的“有位”,最终让城市烟火气与治理秩序和谐共生。
从“堵疏失衡”到“精准施为”,干部俯身听民意。流动摊贩的“游击战术”与城管的“围追堵截”,曾是许多城市治理中的难解之题。互助县的突破,始于干部走出办公室、走进群众中的那一步。县委主要领导带头体验民生、听取民声,没有将摊贩视为“城市麻烦”,而是看到了他们背后的生存需求与创业渴望。于是,200余个规划摊位应运而生,5天租赁减免期送上“及时雨”,20余个困难群体免费摊位更显政策温情。这种“作为”,打破了“一刀切”的治理惯性,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让治理措施接得住地气、解得了民忧。
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有为”,部门联动筑防线。夜市的有序运转,离不开“放管结合”的智慧。互助县没有止步于“划个摊位就放手”,而是推动城管、公安、市监等多部门攥指成拳,用联合行动筑牢民生保障线。食品安全监管、燃气安全排查、治安巡逻防控,每一项举措都指向商户与消费者的“安全感”;矛盾纠纷调解队伍的设立,更让经营中的摩擦有了及时化解的渠道,8起纠纷100%调解成功率,正是治理精细化的体现。这种“作为”,彰显了系统治理的思维。城管维护秩序、市监守护舌尖安全、公安保障人身安全,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最终构建起“政府主导、商户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建格局。
从“烟火升腾”到“民生升温”,作风成效惠万家。对商户而言,固定摊位是“定心丸”,让他们告别了“提心吊胆做生意”的日子;对群众来说,规范夜市是“幸福味”,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烟火气;对城市而言,有序治理是“新名片”,证明了民生与秩序可以并行不悖。这一切的背后,是干部作风的转变。切实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实际行动,让“为民”二字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流动摊贩扰民”到“夜市经济惠民”,干部的“作为”,换来了商户的“有位”;商户的安心经营,又催生出群众的幸福感。这种良性循环,正是作风建设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当夜市的灯光照亮互助县的夜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升腾的烟火气,更是干部担当作为绘就的民生画卷。只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主动作为”破解“治理难题”,用“精准服务”回应“民生期盼”,就能让城市既有秩序的“筋骨”,又有温度的“血肉”,让每一个奋斗者都能在时代的烟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