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乡村振兴成为基础和必要条件,乡村也就成为其中的重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可带动当地经济、环境、文化等的快速发展,能够让乡村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乡村环境更加美丽宜居、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乡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从而对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起到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的独特资源和文化,实现农业、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通过对农业农村资源进行合理化转换,盘活农村文化资源,使其转化成乡村旅游中的特色、品牌和优势,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一村一品”,让农业旅游资源更具吸引力。乡村旅游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是游客的看重点,要发挥农业旅游资源的生态性、文化性、休闲性、教育性等优势特点,推动农业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相生,将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和相关产业与旅游关联,通过相关边际的扩大化,最终提高农业资源的旅游附加价值。
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一是挖掘发展乡村文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乡村游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乡愁”“非遗”等成为乡村旅游热词。挖掘乡村文化,特别是一些传统村寨中的文化元素,可吸引更多游客。二是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涉及到旅游六大因素,游客如何留下来、留下来以后如何更好地获得旅游体验?对一、二、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关键。把种植、农耕等第一产业中的生产活动作为游客体验项目,可增强乡村旅游的参与度;加大第二产业中基础设施、乡村配套设施建设,可增强游客的满意度;提高第三产业中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可增强游客游玩的舒适度。三是结合乡村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应寻求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与差异。例如武陵山地区村寨较多,整合村寨中的农业资源,将其中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村寨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开展独具特色的文化展演活动、农耕体验活动、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让游客在独特体验中延长游玩时间,以此来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加强以乡村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良好的基础设施还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条件。五是打造乡村旅游新范式。结合当下时尚热词,打造新的乡村旅游发展品牌,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为乡村旅游赋予新时代发展内涵,以满足各层次游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将“数字化+旅游”贯穿于乡村旅游发展中,开创农旅融合新范式。
乡村旅游对共同富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城乡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切实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等方面。通过整合乡村资源,促进城乡间文化、信息、资本等要素流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能够让村民在致富增收的基础上,改善居住环境,让乡村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形成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力,从而促进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物质精神共同富裕。
〔作者:王红,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讲师。基金项目:2024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4SKGH426);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产业学院“三链融、三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YJCG20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