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央视聚焦西宁美食 探寻高原味蕾上的古城风情

来源:西宁晚报     发布时间:2024-05-30     作者:刘瑜

黄南新闻网讯    西宁,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近年来以“世界凉爽城市”和“中国夏都”频频登上热搜。作为拥有二千一百多年建城史、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西宁的美景和美食吸引着全国人民的目光。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联合推出的《三餐四季》栏目在西宁拍摄,节目预计7月份播出,将为全国观众打开深入了解夏都西宁的又一扇窗口,集中展现我市餐饮文化和城市风貌,充分彰显西宁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历史之美、性格之美,对促进我市商文旅消费提升、助力西宁“出圈”具有重要意义。

“西宁美食数不胜数,每一种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绝对让你不虚此行!”“我想推荐家乡的‘背口袋’,这是一个食材奇特、做法奇特、吃法奇特的美食。”“狗浇尿、炮仗、破布衫……很难把这些奇怪的名字和美食联系在一起,但尝过之后发现确实太美味了!”……得知央视《三餐四季》栏目组抵达西宁探寻高原古城独特的美食文化,热情好客的西宁人迫不及待分享起自己与佳肴之间的不解之缘。

百变面食:总有一碗让你念念不忘

虽然面食在我国西北地区都颇受欢迎,但西宁的面食一定会刷新你对面食的认识。炒面片和汤面片的口感差别有多大?炮仗面和炒二节不是同一种面食吗?干拉和牛肉面你更爱哪个?西宁人可以每天三顿吃面,一周不重样。西宁面食被称为面食之根,不吃西宁的面食,那就等于白去西宁。

“西宁人爱浪山,浪山的‘片尾曲’必须是一锅尕面片,羊肉汤打底,祁连黄蘑菇提鲜,再配上韭菜和萝卜,想想就口水直流。”“忘不了小时候烤羊肉摊上的那碗炒面片,不管吃多少烤羊肉都觉得没饱,只有再吃一碗炒面片才踏实。”“老西宁人念念不忘的杂面饭,破布衫、搓鱼、洋芋疙瘩、搅团……配上油泼辣子和花菜,我能吃三碗。”

……

或汤或炒,有抻有擀,可烩一大锅,也可拌一小碗。一碗碗西宁面食,背后或有颇有讲究的工序或充满传奇的故事;一碗碗西宁面食,是他乡游子的乡愁,是老西宁人的美好记忆和情感寄托;一碗碗西宁面食,总有一碗让人无法忘怀。

风味小吃:非遗传承中的烟火气

除了面食,西宁的特色小吃同样让人流连忘返。酸甜解腻的酸奶、甘甜清香的甜醅、酸辣开胃的酿皮、酥脆可口的油炸糕……记者在城东区一家酿皮店看到,门口购买酿皮的顾客排着队,店主娴熟地按每位顾客的要求打包着餐食。“一张白酿皮不要蒜。”“一碗黑酿皮多点面筋。”“一碗粳皮、一碗黑酿皮多点辣椒。”……旁边的甜食店门口摆着甜醅、枣糕、粽子等,购买完酿皮的顾客多数都会配一份甜食。“甜醅是我们西宁的传统小吃,有青稞和玉麦两种。食材经发酵而成,口感甘甜可口,是消暑解渴的佳品。”甜食店老板介绍。

“蜂窝糖糕、吉成馓子、青山酿皮、德禄酸奶……这些陪伴我长大的西宁特色小吃都被列入‘非遗’项目。品尝这些小吃,就像是品味着西宁的历史和文化,这是高原人非遗传承中的烟火气。”73岁的老西宁人张守海说。

特色名菜:享受大口吃肉的感觉

因地域、口味、风俗、文化、习惯的不同,美食被赋予了当地特色。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让西宁人对肉食更加偏爱。因此,西宁的特色菜道道皆“硬”,让人尽享大口吃肉的感觉。

手抓羊肉作为一道闻名遐迩的传统名菜,以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体现西宁人豁达豪放的性格。清水煮熟,出锅时加青盐和花椒调味,蘸上孜然粉和辣椒粉吃,口感香咸鲜嫩;

“炕锅”是西宁特有的一种烹饪方式,炕羊排、炕锅鱼、炕土豆、炕排骨……在西宁,万物皆可“炕”。其中,最为有名的属炕锅羊排:土豆、手擀粉、洋葱等蔬菜搭配羊排,放入铝锅小火慢炕,香气在“滋滋”声中四散开来,羊肉被炕得金黄油亮,一口焦脆,肥而不腻,来一块一抿脱骨的羊排,就一口咸香解腻的熬茶,满足感油然而生;

热气腾腾的土火锅将卤制五花肉、炸带鱼、炸丸子、炸土豆、酸菜、黑木耳、水粉等整齐码入特制的铜炉,浇上高汤,加入木炭炖煮,出锅时加干红辣椒点缀。“高原寒风凛冽的天气里,一家人围坐一起,喝汤吃肉,慢慢享受着土火锅的美味,聊着家常,最为治愈。”市民罗女士说。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