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东西部协作“拢指成拳” 助力青海产业“四地”建设 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3-19    

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要求。近年来,江苏、青海东西部协作工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注重规划引领、强化协同攻关,协作机制不断优化、协作内容日益丰富,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协作格局逐步构建,助力青海产业“四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聚力招商引资,引入“江苏名企”,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江苏是全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发展完备的地区之一,青海正在努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苏青东西部协作抓住这个关键点,在“双碳”目标和青海产业“四地”建设的进程中,有序引导江苏产业向青海地区梯度转移,布局清洁能源光伏全产业链。行走在青海大地上,我们常看到一排排旋转的风力发电机擎天而立,绵延沙漠戈壁的深蓝色“光伏海洋”蔚为壮观,一座座气势恢宏的水电站奔腾不息……这些清洁能源经过整流、逆变、升压等过程,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而这些光伏、水电、风电项目多有江苏的元素。2022年,江苏天合光能落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计划投资500亿元;计划总投资493亿元的连云港中复神鹰西宁碳纤维项目开工建设。截至2023年底,苏青两地加强园区共建,聚力产业协作,全年为青海新引进27家企业,到位投资50.2亿元,是2022年到位投资总额的3.4倍,也是2016年苏青协作以来引进企业到位总投资的2.5倍;全省园区结对数量达16个。常州天合光能、苏州阿特斯等一批新能源企业落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已建成达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对,引入江苏新霖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400亿元实施美霖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青海零碳产业园结对,无锡亿能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与零碳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无论是天合光能还是阿特斯,亦或是中复神鹰、新霖飞,都是自身行业内的头部企业,这些企业“乘风西飞”落户青海,使得青海新能源、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由大变强。

二是擦亮金字招牌,投入“江苏资金”,助力青海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青海素有“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中国有机枸杞之乡”“中国冷水鱼养殖繁育之库”的美誉。2023年以来,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销衔接、品牌培育等关键环节,项目化、产业化、品牌化推动现代农牧业发展,助力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全力擦亮青海农畜产品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2023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42个(占全年资金项目比60%)。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协同打造“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对接江苏农业科研院所,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转移转化,持续打造大通牦牛、湟中奶牛、乐都蔬菜、互助独头蒜、民和中草药、化隆牛羊肉、共和青稞、同仁蛋鸡等一批特色品牌。着力打造“线上线下齐发力,展销体验一体化”消费新模式,培育壮大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青海硒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省级示范销售平台,组织青海近百家企业到江苏、北京、深圳等地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成功引入江苏企业供应链、市场营销优势,有效整合全省各地牦牛肉、羊肉、酸奶、牛奶、冷水鱼、手工艺品等特产资源,销往全国各地。在江苏开设青海农特品展销店、直营店或专柜96个,将青海农特产品打入江苏高校、连锁商超和移动营业厅,推动个体“散卖”向企业“团销”转变。加大线上销售力度,积极推荐企业在京东等网络平台设专区,培训直播带货人才。2023年全年采购、帮助销售青海农畜产品达4.6亿元,完成协议指标的9.2倍。

三是创新发展方式,汇入“江苏元素”,助力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产业是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是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增长的重要力量。青海文旅资源丰富,高原辽阔、山河壮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和体验“诗和远方”的好地方。2023年以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等相关单位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开展“江苏广播大美青海·生态之旅”活动,组织1600余名江苏听众赴青海深度游,拉动消费近千万元,成为苏青文旅协作交流新品牌。成功举办“大美青海·南京西宁文化旅游周”“锡山化隆文化艺术节”“共和高原农特产品、旅游、招商推介会”,江苏游客到访青海超过35万人次。深入推进苏青两地文化交流,海南藏族自治州组织民族音乐剧《遇上你是我的缘》演出团队赴江苏南京市、徐州市、常州市、扬州市等地巡演;玉树藏族自治州组织藏族童声合唱团赴江苏南通市开展“童声飞扬·感恩祖国”苏青两地儿童合唱交流活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组织文艺团队到高邮市开展文艺汇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打造“牵手相伴共同绽放”“黄河源·少年行”“茉莉花开·筑梦起航”“石榴籽”手拉手等交流活动品牌,组织两省300余名青少年开展研学、夏令营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进青海产业“四地”建设,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始终坚持目标导向、考核导向、问题导向,将东西部协作列为苏青两省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举措,推动形成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东部企业和东部技术引进。借助招商平台,组织东部企业参加“青洽会”“生态博览会”,通过项目推进、企业引进、产业转移等方式,促成更多项目签约落地。积极宣传推介青海投资优势,广泛发动江苏力量,组织江苏企业走进青海,逐步推动产业梯度转移。推动苏青产业园区共建,加强与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开展联合攻关,为产业“四地”建设融入科技动力,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加大产业项目推进力度。严格落实《苏青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项目储备库,加大产业项目投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带动当地农牧民增收。四是培育壮大现代农牧业。积极引导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大力实施一批绿色、高效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鼓励引导江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协作地区建设生产加工基地,加强良种繁育、农艺技术、农机装备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发合作,推动农特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五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借力“江苏思维”,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共同推动生态旅游迈出新步伐。结合未来常态化旅游,探索自然教育、康体运动、森林体验、研学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在需求优化上和营销优化上,加强政策刺激,宣传推介生态旅游消费理念,研究出台以财政直补消费、省市拼盘、金融惠民政策叠加为核心内容的居民旅游消费激励方案,加快“生态旅游+健康”“生态旅游+科技”产业融合,推出“生态系”“自助系”“求知系”等一批高质量的新业态文旅。

拢指才能成拳,携手共赴未来。苏青东西部协作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和各领域,助力青海在产业“四地”建设道路中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迎来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