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你好,这里是西宁市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有件事困扰我很长时间了,你们可以帮忙调解吗?”
10月7日9时许,位于西宁市七一路491号的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员开始忙碌起来。求助电话响起,综合事项调解委员会主任宋燕一边记录居民诉求,一边在电话里和求助者约定好时间,准备调解。
63岁的宋燕,是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作为曾经的社区党委书记,宋燕有16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她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来到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百姓解忧人。
前不久,一名居民走进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向宋燕诉说了一件难心事:他爱人在一家餐饮店做保洁工作,餐饮店拖欠了一个月的工资。爱人因病去世后,他想要回这一个月的工资,但迟迟没要到。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宋燕打电话联系餐饮店负责人,请对方到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经过调解,餐饮店负责人同意支付拖欠的工资。
“调解员就是我们的娘家人,化解了我和这家餐饮店的矛盾,压在我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地了。”这名居民说。
宋燕说:“调解工作就是要找准症结所在,摸准当事人‘脉搏’,我们可以利用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方法,巧用方法化纠纷,为居民化解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43岁的党员李琳,今年刚入职到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成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刚去了一家商场,调解协议纠纷的事情,虽然去了很多趟,但纠纷调解成功了,再辛苦也值得。”李琳说。
李琳表示,调解员好比社会关系的调和剂,想要完美融入角色,不仅要做好家庭关系的黏合剂、邻里生活的润滑剂,有时还需要充当居民与企业的“中间人”,解决经济纠纷、民事赔偿等问题。
城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主任徐靖介绍,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同时还挂有城中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城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城中区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城中区诉讼服务中心等牌子,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城中区医疗纠纷、物业纠纷等调解。
目前,城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由4名专业调解员、1名法官、1名综治书记、1名信访工作人员、3名公共法律服务人员和1名律师组成。人民调解员中,3名是党员,他们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架起百姓调解连心桥,在解决当事人纠纷的同时,也让更多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司法和社会的温度,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