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宝贵的青春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用最珍贵的生命诠释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用最灿烂的人生践行为民服务的坚定初心。朱治国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的生命在不朽的精神中定格,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对党忠诚,他是关键时刻“顶得上”的组工干部。所谓“忠诚”,就是要“尽心尽力,真心诚意”。从事组织工作多年的朱治国便是如此。从普通干部到厅级领导,从基层一线到机关前沿,无论在哪个层级、哪个岗位、哪种环境,他都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始终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和“一寸丹心向日明”的高尚情操。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断坚定安身立命的“主心骨”,筑牢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在边思边悟中练就对党的忠诚品格,在苦干实干中锤炼对人民的忠厚品质,做关键时刻“顶得上”的组工干部。
担当作为,他是紧要关头“靠得住”的组工干部。“周到、细致”“对工作,他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法”“敢担当、会担当”,这是同事们对朱治国的评价。他21岁时选调到基层乡镇工作,入户填表、农田调研、接待群众,每天朝出暮归,毫无怨言。我们要学习他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主动出击”“办快办好”的紧迫感和“时不我待”“勤政为民”的使命感,把准方向、保持劲头,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干事激情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不懈追求,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做紧要关头“靠得住”的组工干部。
心系群众,他是基层一线“用得上”的组工干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心中始终想着人民,眼里始终盯着问题、肩上始终扛着责任,朱治国真正做到了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从都兰县到格尔木市再到省城西宁,变的是工作地点和越来越重要的岗位,不变的是他许党报国的决心和为民造福的初心。我们要学习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扎实作风,厚植“甘为民仆”的公仆情怀,立牢“人民至上”的理念,以“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能”的自觉,坚持在基层一线,多和人民群众“唠家常”,不遗余力解决群众的“安危冷暖”“急难愁盼”,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祉,做基层一线“用得上”的组工干部。
清正廉洁,他是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组工干部。古人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敬畏之心。他常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我们要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保持清醒头脑,抵制不良风气,始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广大群众“信得过”的组工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