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6-08     作者:郝 炜

以非常明确、非常强烈、非常坚定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是2023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内容。“安全红线”警示我们: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我们一定要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特别是安全红线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要求,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把安全生产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安全生产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标志,是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强调“无论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关、质量关,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排除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乐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人民安危的深厚为民情怀和一以贯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忧患意识,为我们扎实有力做好新时代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安全没有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每一起安全事故都是一个悲剧,都是血的教训。安全生产红线用什么来坚守?关键在于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强化责任落实。今年以来,青海全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但部分地区行业领域安全事故有所抬头,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压实安全责任,全面排查隐患,严格监管执法,严肃督导问责,强化应急准备,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安全思想麻痹是最大隐患,绝大多数事故背后都有麻痹疏忽心态和侥幸松懈心理的影子。重视不够、责任淡漠,懒散懈怠、大意麻木,这些做派都极易侵蚀安全生产链条、埋下安全生产隐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标本兼治、关口前移;强化底线思维、问题导向,风险意识、忧患意识,以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成效作为检验自身政治觉悟、政治态度和政治自觉的重要标准。要临深履薄、居安思危,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各项制度、深化为一种习惯。要直面问题、敢于揭短,不断同安全生产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顽疾痼瘴作斗争;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管理,不放过一个漏洞、不留下一个祸端,彻底排查各种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在万无一失中避免一失万无。

经济发展越到关键时候,安全生产越要响鼓重锤。事实上,如果每时每刻都用敬畏生命的态度去敬畏安全生产红线,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祸的发生。促安全也是谋发展,做到安全和发展双驱动,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责任抓得更细更实更精准,确保思想认识上坚定到位、制度保证上严密周全、技术支撑上科学先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要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矿山、公共场所、旅游景区、森林草原防火、自然灾害等安全,统筹抓好教育、农业、水利、铁路、民航、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守牢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全力推动青海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