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问鼎”玉龙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3-03-27     作者:芈 峤 顾植霞 肉旦尖措

编者按

上世纪前叶,商后期司母戊鼎作为已知中国古代最重青铜器成功出土,经专家测定鼎内含铜量达84.77%,冶炼成熟、铸造工艺考究、分工细致……以此“鼎”追溯过往,我国对于铜矿的开采和利用,历史久远,且在制备工艺的发展上,已问鼎世界巅峰,有力推动我国文明进程的行进。

中华文明从夏商起步,一个司母戊鼎展示了我国历史中铜产业的辉煌。从历史回归现实,二十一世纪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铜金属却没能被替代,反而用途变得更加广泛,新能源汽车配件、特高压电缆、军事材料……可就是这样的重要资源,我国的存储量却不足世界4%,很多探明的大型铜矿由于开采难度大,在上世纪被搁置。

从全国铜产业发展回到内陆青海,伴随我国近代采矿进程以及新中国发展成长的青海省属国企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向西藏自治区发现的第一座铜矿及国内品位最高的露天铜矿——玉龙发起总攻。为了我国铜资源供给,向人类铜矿开采极限与采选技术发起挑战……

视点

“山一座座连绵不绝,雾一层层与世隔绝……”

从高原大地不断攀升至高耸入云雪山山峦,起始湟水河畔逆向驱车而上1300余公里入两江交汇之地。回望来时颠簸之路,仰望山间盘旋的雄鹰,是悲壮更是孤寂。

驻足海拔5200米处,脚下是开发难度极大、国内品位最高的露天铜矿——玉龙铜矿,是一座值得倾其所有开采利用的大国“宝藏”;远眺山下是祖国大地处处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建设场景。

资源可贵,点石成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铜资源需求量的急剧攀升,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青海本土省属国有企业主动担负起“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的重任,逆势而上“问鼎”玉龙。

在雪域高原,“玉龙”开创了人类所能承受身体极限之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开创了青海企业有色矿产最高海拔高效开采的记录,更开创了改扩建工程20个月建成投产的业内先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个青海本土企业在西藏自治区玉龙铜矿的亮眼成绩值得我们追问,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奋斗精神更值得我们骄傲!

一问:西部矿业缘何选择玉龙?

——为了寻找新市场、为了矿业报国、为了国内铜资源供给,为了企业、员工越来越好

近日,我国有色行业论坛上一则“盘点国内在产铜矿‘四大天王’”的帖子,引起众多有色金属行业人士驻足。不出所料我省企业西部矿业所属西藏玉龙铜矿以显著优势榜上有名。

当下,铜资源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实现了铜产业极速走高,让过去长时间一路逆风攀爬的在产铜矿感受到了久违的“喜悦”。

然而,就玉龙铜矿而言,回首过往高海拔、工艺差、产能低、用工难、投资大、收益小……的重重弊端,使得企业投入与产出严重不符,财务成本一度成为压在公司身上的沉重“包袱”。

“为什么不远千里耗费巨资选择如此高海拔难开采的铜矿?”当时省内国资系统及西矿员工颇为不解。

企业发展需要科学决策,但更多的是市场与方向的大胆开拓。

正如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问及什么最赚钱?一定是“下海”经商。

但是以锡铁山矿务局为前身的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逆向行驶,分析自己的采矿、选矿优势,做出了“别人下海,我们上山”的大胆决定。正巧2004年,随着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金河电站投产,制约玉龙铜矿开发的能源问题得到了解决。特别是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在国家加大援藏力度等政策激励下,西部矿业决定“上山”玉龙。

而这一“上山”上到了海拔4600米以上!

高海拔的可怕也许不为人知,不仅是对人类身心的折磨,更是产业发展最大的阻碍。

西部矿业集团党委委员、常务副总裁王海丰说:“2005年5月,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西藏昌都成立,股东有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昌都市投资公司、西藏矿业开发总公司。随着开采的推进,股权结构发生改变,最大股东由西藏紫金实业转变为西部矿业。”

一个股权变更,使得开采等棘手问题实现了转嫁。但就西部矿业而言,这是机遇,这也让玉龙有了更多主动权。

“拿下玉龙是青海国企矿业报国的担当,国家需铜、产业需铜,我们从锡铁山起步,我们有优势,我们必须上!”王海丰说。

当然,为国家、为产业的奉献作为国企必须为之,但是作为企业更迫在眉睫的是“生存”二字,投资的是国有资产,养活的是国企员工,解决的是地方就业,每一分钱都不能打水漂。

“手握丰富的铜矿资源,铜价趋平时,我们将劣势变优势,打通与子公司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产业链条,内部上下游供货,盘活资金,增加利润,增强的是整体市场竞争力。”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彦波说。

时至今日,西部矿业因为在极端困难情况下选择了玉龙,一步步攻坚克难,一步步爬坡过坎,2022年玉龙实现盈利35.36亿元,上缴税收8亿元,实现“再造一个西部矿业”!

而今天,在铜价每吨7万多元的最高点和玉龙年处理矿石量近2000万吨的背景下,如果再次问及为什么西部矿业会选择玉龙,其实,并没有资本市场“戏说”下的复杂。西部矿业选择玉龙是为了寻找新市场、为了矿业报国、为了国内铜资源供给,为了企业、员工越来越好……

二问:玉龙缘何被西部矿业“唤醒”?

——青海铜矿采选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我是1995年从东北到锡铁山,因工作需要,2012年来到玉龙铜业,那时候一选厂刚开始建设,条件特别艰苦……”玉龙铜业三选厂磨浮车间主任王帅讲述着玉龙的变迁。

嘴唇紫了坚持、手脚肿了坚持、头痛欲裂了坚持……无数个夜以继日,终于在2013年1月16日迎来了一选厂投产。

“刚刚投产的一选厂只是封了顶,四周还没有墙壁,雪花飘进厂房,异常的冷,第一板铜精矿泡沫就是我当班的那天刮出来的,现场高涨的热情和激动的泪水抵过了所有的艰辛和不易。”王帅清晰记得玉龙第一铲铜精矿成功产出的景象。

玉龙铜矿第一板铜精矿泡沫顺利刮出,不仅开创了我国在4600米以上高原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先例,也缓解我国铜产量供需矛盾,还证明了青海企业铜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更证明西藏潜在的巨大矿产资源优势将在青海企业的带动下开始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而这一壮举,企业付出了数十载努力!

我国有色金属相关专家曾表示,我国中大型铜矿山较少,年产铜超过万吨的屈指可数,超过十万吨的更是寥寥无几,当然开采难度也极大。

正如专家所说,其实,1966年玉龙铜矿就被西藏第一地质大队发现,但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交通、电力条件,以及巨额的开发资金,使得玉龙一直“沉睡”。

据玉龙铜业主任工程师邓东锋介绍,在铜矿开采之初,由于工艺等原因走了许多弯路,特别是在2005—2008年间一期一步建设及探索生产阶段,建成了堆浸电铜工艺,在试生产阶段由于矿石含泥高、性质复杂,堆浸效果不理想,压根没有铜产量。

投进去的是真金白银,付出的是心血、时间,然而回馈的却是“竹篮打水”。

“玉龙”继续“沉睡”无法唤醒,投入的真金白银有去无回,企业未来在哪?铜矿开采要不要继续?员工又将何去何从?

为了稳定队伍,为了给股东交代,为了企业的发展,西部矿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及机构对玉龙铜矿开发建设进行重新论证,并在2015年公司实施了“123”规划,即第一年投产1万吨,第二年投产2万吨,第三年投产3万吨。

1万吨起步的投产计划,今天来看起步是否太低且过于滑稽?但是对当时的员工来说,1万吨简直就是不可能实现的“天文”数字。

但是在王帅等无数西矿人的坚持下,2016年9月一期工程通过验收,生产规模99万吨/年;于2017年顺利完成“123”规划目标,将一期工程的产能挖掘到了极致。

邓东锋拿着企业报表说:“通过‘123’规划的实施,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15年的80%,下降至2018年的62%,净利润由2015年的0.65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94亿元,增幅506%。”

在企业的努力下,“玉龙”被成功唤醒,一个铜矿资源与开发企业间的双向选择就此达成,青海铜矿采选也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

一直以来,西部矿业对玉龙铜矿也是“温柔以待”。

西藏玉龙铜业公司董事长范文涛介绍:“企业一直以来以数字化优化开采工艺提高资源回采率,并用‘绿色’装扮整个矿山,企业对选矿厂区车间周边、尾矿库边坡、排土场周边边坡、生活区周边、矿山道路两侧进行‘植绿’‘护绿’和‘复绿’,截至目前,矿山绿化面积达181.7万平方米,已成功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

三问:如何让大国“宝藏”遇“龙”腾飞?

——持之以恒,做好十足准备,把握“双碳”机遇

3月4日上午9时许,70辆总载重2200吨左右铜精矿的载重卡车从西藏玉龙铜矿山涧驶出,其中大部分车辆将驶入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的西部矿业所属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通过电解制成阴极铜成品,继续销往同样位于西宁东川工业园区的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制作成新能源电池用铜箔。

分秒间,海拔4600米以上的玉龙铜精矿在我国工匠手中,制成了新能源配件,以比亚迪等新能源整车的形式驶入世界各国百姓家中……

据我国有色金属相关行业分析,“双碳”背景下,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为铜产业带来新的需求增量。并且,随着全球资源问题政治化、矿产品价格金融化等因素影响,铜价还将继续迎来“起飞”时刻。

而这一消息,为玉龙铜业正在技术提升改造的一选厂、二选厂项目带来了源源动力。

同样是改扩建,玉龙铜矿2019年改扩建项目启动时却因为大环境限制不被业内看好。但我们就是要逆水行舟,海拔4600米以上,投资72亿元,年采选矿石产能1890万吨,20余家建设单位,数万名建设者,历时626天……

海拔高,氧含量低,昼夜30℃的温差天气和长期的大雪气候,给项目建设造成了不少困扰和难度。在这样的巨大困难面前,建设者们风雨无阻,白天跑现场、晚上扒图纸、细化施工任务、明确责任目标、多次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业,日夜奋战,解决各类难题,确保工程建设扎实高效推进。

晚上11时,浇筑混凝土;凌晨1时,振捣混凝土;凌晨3时,检查模版是否偏移;凌晨6时,混凝土收面覆盖……

2020年12月,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项目正式竣工投产,这是高海拔矿山修建的奇迹,更是我国铜矿产业发展的传奇。

投产即巅峰,让人无法预料的是,就在扩建投产时全国铜价迎来“起飞”时刻,企业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实现利润4.22亿元。

今天,这里所蕴藏的658万吨铜金属大国“宝藏”,将在西部矿业2000万吨采选能力的大型矿山加持下继续“腾飞”。

王海丰说:“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不断深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扩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企业将继续把握机遇,推动公司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一无所有到铸出第一块电积铜,从“123”规划到建成年产2000万吨铜采选规模的大型矿山,再到一选厂、二选厂改造提升……玉龙铜业走过了初创、转折、跨越的传奇历程,在这里,西矿人用炽热的家国情怀演绎出“矿业报国,振兴民族经济”使命的传奇,筑起了“坚信党对国有企业领导、坚持矿业报国使命、坚守奉献高原赤子之心”“三坚”精神,汇聚成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当今宏观经济的变化,碳中和时代的到来,新的铜资源需求空间已被打开,玉龙铜业一步一个脚印“问鼎”的不仅是海拔5200米,更是铜产业发展的新奇迹。

手记:

西藏玉龙,一个让人敬畏的地方

记者从事经济领域的新闻采访已经10年,从戈壁到草原,从沿海到内陆,大大小小,或初创企业或老字号企业,见了、听了不计其数。当然,企业发展故事有辉煌有曲折,也有历久弥新的。但是地处海拔4600米以上、最高达5200米的企业,从未涉足。同在青藏高原生活、工作,在记者印象里,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生命禁区,怎会有企业扎根?

然而,2020年一组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实现利润4.22亿元的青海经营铜矿企业数据,触动了一个专业经济记者的神经。从数据看该铜矿绝对是大型矿山,但为何有如此惊人的成绩?它究竟在哪?

看图片、查资料、询专家,原来一个铜矿的发展会有这样不凡的经历,会有一群人在如此高的海拔拼搏。暗下决心,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自走进这座屹立在生命禁区的铜矿企业。

这天终于来临,3月4日,本报报道组两天驱车1300多公里,从海拔2400米一路飙升至4600米,兴奋至极,但是与玉龙的零距离接触,只有两天。

两天的采访时间显得弥足珍贵,为了看清矿山全貌,为了采访到更多的矿山职工,为了真切感受这座高原矿脉的变化,短短两天间,报道组上下玉龙矿山12次,与职工同吃同住,不放过任何采访机会。

每一次置身矿山,每一次走进车间,每一次与职工交流,每一次凝望雪山,都是一次对身心的震撼!对眼前一切的敬畏!

再次感叹!

人在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单纯海拔的攀升,稀薄的氧气就能摧毁人的身心,暗紫色的嘴唇、颈部爆出的青筋、外凸的眼珠……是这里产业工人最常看到的身体表象。

但是,人类在自然面前又是多么的伟大!上午7时,迎着初升的朝阳,在海拔5200米采矿区,电铲一铲一铲地挖出矿石,随即轮胎比人高的巨型矿石运送车穿梭矿山其中;山涧,3.3公里长矿石传送皮带不停地运送着机器粉碎后的碎矿;选矿厂房内巨型球磨机快速研磨翻滚……

不仅如此,为了扩大产能,企业修建年采选矿石产能1890万吨选矿厂,在海拔4600米以上20个月完工投产,是怎样的能量?怎样的毅力?

大国工匠、产业兴国。一次玉龙行让所有报道组成员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青海产业发展的越发强盛,相信未来青海产业发展将越来越好,青海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好,祖国更将越来越好!(记者:芈峤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