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承压前行,工业园区 展现青海经济“韧实力”——2022青海经济年中观察之三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8-12     作者:宋翠茹

工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也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青海大力推动园区经济发展,西宁市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各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延宕反复,西宁市各工业园区如何答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份考卷?

从主动作为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到“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再到中午“不断岗”、周末“不打烊”工作模式……几个月来,西宁市各工业园区与企业一起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承压前行,

成绩来之不易

承压前行,是上半年西宁市各工业园区的客观写照, 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的“双重”压力,全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制定措施、出台政策、迎难而上,“疫”往无前,落实落细稳住经济、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措施,更显全省经济稳中加固的局面来之不易,在一些藏在细节中的数据上, 展现出青海经济的“韧实力”。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优势产业发挥引领作用。上半年,以钾肥、纯碱、碳酸锂生产为主的盐湖化工产业和以单晶硅、锂电池制造为主的新材料产业,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两个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0.7%、1.2倍,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

工业园区是经济增长的“稳压器”,稳增长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园区产值稳定增长。翻开西宁市各工业园区上半年的经济答卷,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诠释了各工业园区经济增长原因: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全力以赴稳增长,努力实现发展质量新提升,更是看出各工业园区经济的活力和韧性。

甘河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30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83亿元,同比增长8.55%;

南川工业园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96%。

东川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2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1%。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14.2%。

项目优先,

引领企业发展“加速跑”

今年上半年,我省以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逐步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主引擎。

东川工业园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运行,将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金牌“店小二”精神,全力保障了亚硅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项目顺利建成投产。为抢抓工期,园区第一时间协调解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按时配套建成一座330kV变电站和一座110kV变电站。同时,加强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疫情期间积极与多方协调开通“绿色通道”,保障企业重点物资运输畅通,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坐落于南川工业园区的青海丽豪半导体有限公司,作为青海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链集群重点企业,一期高纯晶硅项目于2021年8月1日开工建设,今年7月30日竣工投产,特别是今年4月-5月经历两轮新冠疫情,该项目仍实现12个月的建设完工,再次呈现了“青海速度”“西宁速度”。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200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解决就业3000余人。产品全部转变为光伏发电系统后,每年可以节约1.2亿吨碳排放,为全面打造千亿光伏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河工业园区主动协调对接省内金融机构,加大银企对接力度,帮助中复神鹰、青海铜业等7家企业落实贷款资金25.24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并按照领导干部包保服务企业、项目制度及相关要求,对园区包保的43家企业15项困难问题和21个重点包保项目9项问题,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截至目前,已协调解决包保企业问题12项、包保项目问题7项。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积极组织申报专项资金。面对疫情影响下市场主体恢复势头缓慢的局面,园区财政局积极组织园区企业申报项目。目前财政局已申报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8项,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外经贸发展专项、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等各类项目242项,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376万元。同时制定印发园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扶持措施,目前已累计向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拨付水电气生产要素补贴、运输费补贴、复工复产奖励及返岗职工奖励等扶持资金1332万元。

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发展蹄疾步稳

疫情对各工业园区而言,既是“危”也是“机”,如何帮助企业在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是检验各工业园区发展成色的关键。今年上半年,西宁市各工业园区深化服务企业内涵,提升服务企业质效,通过一系列“舒心服务”、一揽子“政策福利”,营造“如意营商环境”,共同营造了为企业减负、共渡难关的良好氛围。

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点火投产仅用了93天,79天建成一座电站。每每提及这两个数字,公司董事长徐志群仍然心潮澎湃。针对高景太阳能50GW直拉单晶硅棒项目,南川工业园区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到生产要素保障,小到广东总部派驻青海人员的办公、食宿及双职工子女入学事务。南川工业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园区项目及企业当好“店小二”,从“企业跑”到“政府跑”,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西宁温度”。

甘河工业园区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确保了园区经济平稳增长。并针对停产、半停产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企一策”帮扶指导,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启动负荷、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产能充分释放。上半年,该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开复工率达86%;工业企业复产率达98%。其中,有色(黑色)冶炼及压延行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化工行业中云天化、盐湖海纳及同鑫化工无水氟化氢项目满负荷生产,产能释放达100%,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强化产业对接工作,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有效开展上下游产业产品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上下游对接拉动工业增长的作用,目前协调12家上下游企业完成产品对接48万吨,对接金额达68亿元。

东川工业园区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政务服务便民化。率先在经开区范围内推出免费“邮寄办”服务,使园区企业群众办事取证由“上门办”变为“送上门”;认真落实工作日中午“不断岗”周六上午“不打烊”延时服务工作模式,有效解决办事企业和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事,下班时间没处办事”的困扰;推行综合窗口改革设置工作,分类整合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同部门事项“无差别受理”“一窗办理”,并在综合窗口基础上设立“服务专窗”,为老年人、残障人士、军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零等候”服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通过跨部门优化事项办事流程,在大厅设立“一件事”服务专窗,优化提升套餐式服务体验,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扎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推行免费刻章服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单位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和法人章。为企业提供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员工参保登记便利化服务,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巩固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的工作成效。并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规范、便捷的政务服务。同时,帮办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梳理制定单件事“一次办”清单和“一件事”套餐服务事项清单,发扬“保姆式”、“店小二”的服务精神,积极协调衔接各部门,全流程提供咨询协调服务,协助办事企业和群众进行材料申报。

“园区助企纾困行动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园区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这是企业的共识,在他们眼中,不管是协调解决问题、提供精准服务,还是用真金白银、政策举措,西宁市各工业园区都在营造出更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更优良的信用环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最优服务、最大支撑、最强保障。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