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最美的青春在高原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7-12     作者:万玛加 王雯静

一米七八的个子,黝黑的肤色,干练的短发。三年的援青生活让吴紧想的身上明显添了几分高原汉子的气息。

在平均海拔三千四百米的雪域高原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见到这位来自江苏的年轻援青干部,似乎看到了那永不褪色的青海“可可西里精神”,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经受历练,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也是一名党员干部的追求。我始终牢记组织信任与自身使命,克服困难,积极适应,主动融入,要在三年中努力做好援青工作,奋力在雪域高原谱写援青工作的历史新篇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9年,江苏省向青海省派出第四批援青干部25人,吴紧想作为丰县派出的唯一科级干部代表,被送到了海拔3400米的兴海县,担任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一职。

“三年,1095天,我能不能适应青海的气候,我能不能和当地干部相处融洽,我能不能扛起肩上的担子……”出发前,吴紧想一肚子的担忧和惆怅。

但是一下飞机,热情的兴海人民,让他打消了心中担忧,很快就融入了兴海县的大家庭中去。

兴海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海南州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县。

面对艰苦的环境、身体的损伤甚至生死的考验,在吴紧想的脑海里常回响着临行前丰县领导的嘱托:你们去青海,代表着丰县的形象,肩负着丰县人民的重托,必须发扬我们丰县人“低调务实、踏实肯干、有情有义”的精神,在扶贫帮困、民族和谐团结中建功立业。

虽然当地政府为吴紧想安排了宿舍,生活上极尽照顾,但他还是尝到了“水土不服”的滋味:头疼、失眠、心率加快一样没跑;气候干燥,嘴唇动不动就脱皮。

最难熬的是高纬度、高原带来的缺氧让他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失眠,“特别是夏季的白天很漫长,太阳到9点多才下山,晚上睡不着,想家想孩子,接着就是失眠,每天晚上像翻烧饼一样翻来覆去。”但无论前一晚睡得如何,天一亮吴紧想总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为了调整身体状态,工作之余,吴紧想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徒步、慢跑等方式,让自己适应兴海县的环境。

吴紧想说:“当地人已经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这让做事风风火火的我一开始也有些不适。不过,好在兴海县人民非常真诚,非常包容,他们对江苏人又有好感,觉得江苏人实在、务实,眼界开阔、想法超前,说出来的事情都能做到。所以真正融入以后,当地的县领导和乡镇干部都挺信任我,会和我说心里话,开会时,我提出的观点也会被采纳,这让我信心倍增。”

当好“螺丝钉”服务“你我他”

1986年出生的吴紧想,现任兴海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虽然只是副局长,但是作为江苏省第四批援青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他身上的担子不轻: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对接沟通、宣传报道……同事都说他一人“分饰六角”——秘书、联络员、通讯员、宣传员、接待员和服务员。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这是吴紧想在兴海县工作的真实写照。

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制约,兴海县专业技能人才十分短缺。在工作组积极协调和后方单位的支持下,吴紧想积极对接方单位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人才来兴海支援工作,支持了当地教育、卫生领域发展。三年来,共有8名徐州医疗专家来兴海县开展帮扶工作,开展手术200余例,坐诊接诊患者3500余人次。同时,组织徐州22名援青教师赴兴海县高中进行组团式支教,缓解了兴海县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平日里,吴紧想更是主动谋划落实各类会议和文件,提前与当地对接各项援建活动并制定方案,为援青干部人才做好后勤服务……最忙时一天要打四五十个电话。

吴紧想说:“老师、专家们能来到这里实属不易,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我都会尽量把各项后勤工作做得再细致一点。”

“吴局长就是我们在兴海的坚强后盾,有困难找他,他都会第一时间帮忙处理,而且有时间就会喊我们去家里,还亲自下厨为大家伙儿准备家乡的美食。”徐州援青教师刘帅说。

工作的细致和生活的体贴也赢得了当地干部和援建干部的纷纷点赞。

在2021年高考中,兴海县高中取得了本科上线人数36人的优异成绩,这背后离不开吴紧想的付出和支持。

因为海拔太高,不少援青老师刚来的时候不习惯想要放弃,但是吴紧想经常开导大家“既来之则安之,身体慢慢就缓过来了,我们一起努力给兴海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也对得起组织,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在吴紧想的鼓励下,老师们渐入佳境,教育质量逐年提升。

三年来,吴紧想就像纽带一样,将徐州和兴海两地紧紧连在一起。在他的助力下,两地开展各层次交往交流活动,通过开展人才培训、单位结对帮扶等形式,徐州和兴海两地互动频繁,不仅进一步增进了友谊,也打开了合作空间。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是任务,没有命令。开始了前行的脚步,就不能停下来,”吴紧想说,“在这里我们不是客人,我们在以建设家乡的心态来倾情奉献,主动融入并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推进、创新援青工作。”

“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为确保兴海县援建项目能够保质保量落地开花,吴紧想经常深入援青项目一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兴海县总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有的项目地处偏远乡村,山高路远,吴紧想经常天还没亮就出发,返回县城已是深夜,中午没有地方吃饭,就随便吃点面包喝瓶矿泉水对付一下。

针对进度较慢、问题较多的项目,吴紧想开展现场督办,回到县城后立刻组织召开援青建设项目工作推进会议,督促各责任单位抓好项目的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出台援青项目管理相关办法,确保援青项目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久而久之,在紫外线的“照顾”下,吴紧想的肤色已经和当地干部没什么区别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项目可以顺利实施,给高原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苏援建的深度贫困地区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工程,吴紧想时刻跟进项目,在他和援青力量、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不少群众从牧区搬到了现场,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2019年投入援建资金5831万元,实施援建项目12项目;2020年投入援建资金5031万元,实施援建项目11项;2021年计划投入援建资金4922万元,实施援建项目16项。

吴紧想常说:“援建项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实而有力,所以再苦再累、跑多少趟都不怕,这是援青人应该有的精神。”

兴海县南部三乡由于海拔较高,乡镇卫生院的条件较差,尤其是冬季供暖设备存在老化问题,给医务人员和群众就医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得知这一情况后吴紧想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在他的争取下,78万元帮扶资金很快就到位了,成功为南部三乡更新了供暖设备,让当地医务人员和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年援青,一生回忆。吴紧想说,三年的援青岁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满满,不仅开阔了眼界,增强了本领,磨练了意志,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情谊,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和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