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一个技术专家的 “盐湖时光”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7-04     作者:马振东 通讯员 吴光亚

青海日报记者 马振东 通讯员 吴光亚

今年53岁的应寿章,从20岁参加工作至今,干了快半辈子的钳工,抛开各种头衔,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工人,凭借着自己的钻研创新,完成了多项离心机设备的技改难题,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领军人物,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成本,保障了钾肥生产的正常进行。

初见他时,寥寥几句,根本不像摸爬滚打在一线的技术专家,更像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多了一份亲切。

“不论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只要脚踏实地干事创业,总能让平凡的人生增添一抹光彩。”不善言辞的应寿章轻描淡写地说。

应寿章,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加工一车间的维修钳工,是盐湖股份公司批准授予的高级专家, 是“盐湖杰岀贡献奖”获得者,是公司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之一。

2003年,公司百万吨钾肥进入试车试生产阶段,由于未同时进口配套的保护装置。在工艺运行过程中,没有密封水保护装置,就要用阀门手动操作,难度大不说,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造成两台差速器损坏,直接间接损失达到500万元。

眼看着损失越来越大,应寿章主动和厂家沟通,三个月一头扎在厂子里,没有回过一次家,经过反复试验,在离心机的轮毂密封水上加装了转子流量计,实现了对密封水流量的严格控制,难题解决了,损失挽回了。

2014年百万吨钾肥扩产,公司从国外进口来了生产能力更大的CX-1500机型刮刀,由于刮刀轴径过长,在检修过程中很难拉出来,应寿章反复琢磨,最终通过在拉力器加装200吨的液压油缸,使维修变得很容易操作。

在生产工艺线上,遇到的一个个技术难题,因应寿章的技术攻关改进,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实,说起来也都是正常的工作,别人说这都是正常损耗,坏了申请更换就是了,说我何必费那么大功夫呢?可是,在我看来,机器也是有生命的,只要没到报废那一天,能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返厂,省下的钱干啥不行。”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份执着坚守和钻研攻关的韧劲,才成就了应寿章一次次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应寿章所在的加工一车间有12台离心机,只有他和徒弟2个人负责,加班加点是经常的事,有时候刚下班回到格尔木就又要赶回厂里加班,解决技术故障。长期伏身的工作,让他得了腰痛病,从刚开始的偶尔疼痛到经常发作,干完活休息好一阵才能缓过来。单位领导、同事都劝他调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可是,这个和离心机打了20多年交道的老师傅,怎么舍得离开呢?

“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更多的年轻人搭起舞台,希望他们真正能为钾肥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与我们交谈中,应寿章不时就会咳嗽几声,刚开始以为是感冒,后来才得知,因为离心机附近的烟尘比较大,这几年他的身体都不太好,目前正通过药物来控制进行治疗。

站在偌大的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传来……三十年如一日,应寿章在技术这条路上摸爬滚打,用双手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用宝贵的经验实践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知道自己很平凡,但会不断努力让自己发光!

[责任编辑: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