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在前列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7     作者:扎西达娃

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自古就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共同体意识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依法治理民族宗教事务、构建大创建工作格局,经过全省上下一致努力,8个市州、70%县市区建成全国示范,创建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打造了“青海样板”、积累了“青海经验”。

站在新的起点上,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海路径”:一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民族地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意识的共同性需要治理体系作保障,要着力构建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二是在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没有发展上的同步就没有思想上的共同,要把加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为“聚心工程”,切实增强各族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在推进民族宗教事务法治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石,要着力健全民族宗教事务的法治体系,不断增强以法治理念、思维和方式协调民族宗教关系的自觉;四是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教育立德树人作用,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编纂集各民族优秀文化于一体的通识教育教材,加强中华民族大一统历史观教育,创新开展城市民族工作,建设“石榴籽”家园社区,构筑共居共享共事共学的精神家园;五是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体系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需要载体。要加快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实践创新、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和支撑保障等工作体系,坚持走大众化、实体化、普惠化的创建道路。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委统战部二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