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西宁市湟中区烟刚沟一垄垄种满油菜、小麦的梯田,翠绿层叠。让人难以想象去年此时,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
烟刚沟一带坡地多平地少,有些坡达到45度至60度,许多地块农业机械无法到达又难以蓄水保水,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效益差,渐渐地一些耕地就被撂荒。
驱车来到一片坡面水土保持林,湟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陈全保介绍说:“2022年我们优先选用青海云杉及祁连圆柏这类乡土树种,赶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苗木萌动时期进行栽种,把深层土壤挖出用来培埂,表层有营养的熟土用于栽树,这样树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作为农业发展的生态工程措施,梯田利用自身对降水的拦截,一方面可以防止边坡上的土壤被雨水冲刷,养分流失,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改良由于坡耕地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2021年4月,烟刚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正式实施。通过“坡改梯”工程,平整土地、开发荒地和调整田形,提高土地的耕种水平,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最大的耕种效益。同时,进行高标准造林、封禁治理、沟道整治、护岸墙等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山坡变成梯田后,有效阻缓坡面径流,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打造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得益于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49岁的田家寨镇鸽堂村村民赵国邦谈起坡改梯带来的好处滔滔不绝,“以前我们都是用人力微耕机,遇上大陡坡还要再有一个人在前面把持方向才能耕上地,特别费劲,现在土地平坦了,大型拖拉机都能进来,以前一个月才能播种好现在一周就完成。”赵国邦预计秋收时家里近1.33公顷的土地,他用全自动联合收割机一个人一天就能收完。
2022年,湟中区实施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惠及田家寨镇群塔村、阳坡一村、鸽堂村3个行政村,共713户2514人。当前,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00公顷,其中新修水平梯田613.11公顷,水土保持造林201.55公顷,封禁治理2685.34 公顷,网围栏长3814米,护岸墙418米。各项水保措施全部生效后,平均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46.2万立方米,拦蓄泥沙总量7.998万吨,林草覆盖率可从35.94%提高到50.28%。
鸽堂村村长黄延青深有感触地说:“改造前,夏天地里杂草丛生,虽然有绿色,但是让人感觉不到生机,现在眼前平阔的梯田不仅阻挡了水土流失,之后也都会有所收获,村民增收也就梦想成真了。”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释放向上生长的能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书写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