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夏至:蒲扇轻摇,夏日悠长

来源: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2-06-21     作者:李庆玲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暖风吹不尽,时间在雨水中深绿。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就到达了夏至点。

夏至有“三最”:最早,最长,最热。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

夏至这天,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平常是立竿见影,但这个时候是立竿不见影。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所以民谚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夏至的到来,意味着高温的洗礼正式开始。据青海省气象局消息,在夏至未到来之前,我省东部地区多地日最高气温连续几天跨过30度大关,烈日、酷暑、闷热等字眼陆续在高原地区登场。

毫无疑问,夏至的主角是阳光。走在骄阳下,感受烈日对于娇嫩皮肤的“粗暴”问候,感受地面被晒得滚烫,人们像煎饼一样,被天空向下和地面向上的双重热浪煎烤着,恨不得立即来一场大雨,将天地之间的热浇个透凉。

终于,来自对流层内温度的急剧变化,让一场大雨倾盆而至。短暂的狂风暴雨过后,彩虹挂在东方,人们享受到暑天里短暂的惬意的凉爽。这样的雨后初霁,让最长的日不再那么难过,万物在炙烤中亦获得了喘息的时机。更令人愉悦的是,这让夏季的风景变得更加美丽。

夏季的绿,格外富有韵味。深绿、浅绿、嫩绿……深深浅浅的叶子,油亮油亮的。浓密的绿荫在阳光和风雨的洗礼下,显得那么透亮,那挡不住的生命力就蕴藏在那看不见底的绿色里。

夏季的花,格外富有张力。或绯红或浅白的蔷薇,一朵朵绽放在枝头;格桑花五彩斑斓,纵情生长;一簇簇牵牛花从绿化丛中爬出来,带着雨滴的垂暮,最是诗意。

夏季的云,格外奇幻美妙。忽而清淡缥缈,忽而浓密绵软,一阵疾风骤雨后,如洗的蓝天镶嵌着姿态万千的白云,带你领略别样的奇幻世界。而落日云霞的灿烂无比,也会让一颗颗沉稳的心激荡起来。

还记得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仲夏夜之梦》吗?这个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动人爱情故事,只适合发生在如梦如幻的仲夏之夜。因为,只有这个时节的夜晚,才有那么明亮纯净的夜空,才有那么晶莹闪耀的繁星。正如那句“夏至这天,想你的白日最长,梦你的夜晚最短。”

白天,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夜里,蒲扇轻摇,夏日悠长。在此起彼伏的蛙叫中,人们不觉吵闹,反而感觉这宁静更加宁静了。

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夏至三候“半夏生”。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半夏,药名,居夏至半而生,故名。”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而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谷雨时节拔节生长,芒种时节抽穗灌浆,紧赶慢赶,终于,在夏至时节,河湟谷地的小麦丰收在望。

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的山村,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金色的麦浪涌动,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芬芳了勤劳耕作人的梦乡。

麦浪滚滚,河湟谷地即将奏响一曲热烈的丰收乐章。

夏至是清凉沁脾的甜醅,是酸辣开胃的酿皮,是一筷子戳下去却怎么也挑不起来的凉粉,是“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的西瓜。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