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存量 唤醒如诗湟中
在灿烂的阳光下走进多巴镇国寺营村,曾经堆积在巷道两旁的土堆,被沿院落围墙细心地拍打夯实;村中各个小商店小铺面门口常年摆放的破旧沙发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嬉戏打闹的身影;学校院墙下那条偏僻的小巷里,曾经被随意丢弃的垃圾不见了,刚刚种下的绿植悄悄抽芽吐绿……
这个拥有400户村民的村落,最近一段时间内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展开了清洁家园行动,目前已基本实现垃圾存量清零。村环卫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党员25名,1500余名村民,垃圾清运车、挖掘机、货车等一切可用的设备……国寺营村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村内垃圾存量的清理工作。村民们屋里屋外进行了“大扫除”,给村子的条条巷道来了一次“大清洗”。
现阶段是湟中清洁家园行动的集中攻坚期,主要目标即清零存量,重点针对农村广场、沟壑水渠、房前屋后、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背街里巷、“三无”小区等卫生死角。结合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及河湖长制、路长制,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组织动员市政、城管、环卫、保洁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力量,确保一个月内将城乡各处存量垃圾彻底清理干净。
短时间内,越来越多的村落像国寺营村一样实现了华丽蝶变,但如何长期坚持、遏制增量成为了比第一阶段更为艰巨的任务。
据介绍,湟中区将成立区劳务公司,负责整合各村公益岗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统筹配备保洁人员,聘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困难群众,实现环境卫生整治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双赢。同时,再开发一批公益岗位,专职负责河湖道、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统筹配齐农村、城镇建成区环卫设施、垃圾暂存点、垃圾转运车辆等。
无死角 描绘如画城乡
沿着多巴镇小寨村村边的田间小路向村外走,就看见了村党支部书记祁宽潮正带着村民在村子周围的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在泥泞的小路上,停着两辆翻斗车,车斗内“收获颇丰”。而在草丛内劳动的村民们依然时不时地走到路边,将清理出来的垃圾放在货车后面的集中堆放处。
小寨村人口多、面积大,通往村庄的道路四通八达、田间小道纵横交错,随之而来的卫生死角也较多。小寨村决定先从最难处下手,集中精力啃硬骨头。在村庄周边,在田间地头,他们清理出了一车又一车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也用实际行动激励村民们参与其中。
垃圾清运的同时,提升村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多巴镇印发了《关于号召全民参与“清洁家园”行动的倡议书》,倡议书上写道:“从现在做起,争做环境整治的推动者。”“从身边做起,争做环境整治的监督者。”
本次清洁家园行动,以鲁沙尔、多巴中心城区背街里巷、居民小区以及乡镇建成区、村庄内外、房前屋后、公路交通沿线、河道沟渠、旅游景区、建筑工地、工厂企业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突出城区机动车辆乱停乱放、街道两边环境卫生、农贸市场脏乱差、农村卫生死角、“三无”小区卫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切实改善城乡面貌。在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中,更是下大力气加大乡镇出入口环境卫生治理,集中治理乡镇出入口道路脏乱差等环境问题。积极推进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教育、引导群众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崇尚现代文明生活。
同时,湟中区纪委监委和区委组织部联合成立专项督导组,对本次清洁家园行动进行现场督导,确保行动落实有力、取得实效。
为巩固成果,湟中区还将充分发挥“励志爱心超市”“红黑榜”等作用,进一步完善考核、评比机制。依托“雪亮工程”,进一步扩大可视范围,提高数字化程度。
清山河 灵动如梦家园
拦隆口镇拦隆口村村委会主任代永平站在西纳川河上游中桥俯瞰河道,河道内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河岸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他是这段河道的村级河长,每周最少两次的巡河工作让他对这段河流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清洁家园行动启动以来,代永平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容不得半点松懈,他必须守护好河湖长制多年来取得的成果,也必须在这次行动中担负起一个河长的职责。拦隆口镇党委副书记季顺奎表示,拦隆口镇近年来在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保护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本次清洁家园行动的要求,将巩固河湖长制河道垃圾清理整治成效,保证河道、桥涵(洞)、灌溉水渠、排洪沟渠无漂浮垃圾,达到环保标准。
据了解,在此次行动中,湟中区还对全区范围内的河流沟道沿河排污口进行排查整治,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日常管理维护措施,定期对辖区内河堤护岸、污水垃圾进行巡查,严肃查处取土采砂、损毁河堤、偷排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杂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开展市场秩序及环境改善行动、交通秩序安全畅通行动和建筑工地环境美化行动。
未来,湟中区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按照“根治存量,严控增量”的要求,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每周五“创卫日”、每月29日“创建日”等环境清洁日,扎实开展整治行动,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