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既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民生的“温度计”。而今,“直播带岗”,将“见面求职”变为“简历点投”,将“面对面交流”变为“零接触面试”,创新了表达方式,顺应了时代之变。面对当前特殊的求职环境,我们势必要举全社会之力让 “直播带岗”好看又中用,成为就业服务新常态。
疫情之下,线下招聘受阻,而作为民生需求,人们对就业求职更为迫切。欣慰的是,近两年来,我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充分就业为总要求,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全方位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政府相关部门把“稳就业”摆在保障民生的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创新解读宣传举措,释放政策的最大利益。在这个意义上,“直播带岗”可谓是因时而变的有效举措。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招聘主场搬至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例如直播平台,契合大多数人的社交习惯,本来就是大势所趋。
以西宁市就业服务局举办的“直播带岗”为例,要在上百家本地企业的上万个就业岗位上千个求职者之间,精准实现“人岗”对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这样的招聘方式,让我们感受到政府部门的担当,更感受到一座城市招贤纳士的态度。
当然,直播带岗作为稳就业、保民生的创新之举,想要真正打通企业和求职者供需对接的渠道,成为有效破解企业招聘和人才就业双重难题的有效举措也绝非朝夕之功。
首先,“直播带岗”需要有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要有使命担当,热爱并乐于投入其中,不论是企业招聘专员或政府相关部门的从业人员,都要以专业素养和专业思维为求职者进行答疑解惑,以绝对的专业性形成“不可替代性”,给用户一个关注的理由,从而把握主动,赢得先机。
其次,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结合自身业务深入研究、创新实践,提高能力、提升境界,以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对待工作。一场高效的直播,从准备到实施是一个不断突破、创新的过程,其效应如滚雪球,越滚越大,对我省就业的意义也越来越大。
最后,“直播带岗”要不断地丰富内涵和外延,不仅包括数据平台,还需要拓展更多真实场景,打造多方互动、共享的直播现场。一体化协调推进,积极做好就业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求职者和用工企业的需求。
“直播带岗”提升的背后,有政策支撑、企业支持,更有民心所向、万家灯火。而“直播带岗”作为一种招聘模式创新,要长远发展下去,思路创新和理念之变,一个都不能少。
能否推出更多就业服务、能否宣传好相关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能否最大化地满足就业需求……只有回答好这些问题,“直播带岗”才能最大程度地为求职者送上就业机遇,也为企业解决用人之急,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平台经济的“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