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系统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经验,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的重要政治任务,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会议精神理解透、把握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部署要求上来,我们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栏,欢迎大家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介绍真知灼见,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引向深入。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着眼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青海应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乘势而上,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转化为推动青海发展的强劲动力,奋力开创青海各项工作新局面。
一、今天的青海人民在精神上更为主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虽然也曾被动地做出过反抗,出现过很多救国思想,但未能真正唤醒民众,未能真正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比较被动转为更加主动。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当时的中国和爱国进步青年带来了曙光、指明了方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打破了以往精神被动的局面,决心以更加主动的精神面貌去探索救国强国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历史。
青海人民在精神上由相对被动转为更为主动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青海解放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导致青海大众在精神上几乎处于固步自封、保守不前的状态。青海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青海人民在精神上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青海人民的精神面貌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人民以敢于拼搏、开拓创新的争先意识,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以一当十的实干作风,无私奉献、团结奋进的崇高品质,有力推动了青海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践证明,青海人民已经一改过去被动落后的精神面貌,在历史发展潮流中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寻求自身发展。
二、大力激发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孕育者。千百年来中华儿女胼手胝足的劳动,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守护,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伟大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粮田,凝结于交织交融、同心同德的56个民族,体现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前行。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青海实现了由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的恢宏巨变,驶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综合实力实现历史跨越。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青海省经济总量依然偏小,产业现代化、经济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和人才基础薄弱,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重大,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繁重,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奋进新征程,从精神维度来审视我们自己,就是要进一步激发青海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奋斗力量;就是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一张蓝图绘到底,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加快建设产业“四地”,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就是要适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砥砺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凝心聚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为推动青海高质量发展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
三、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建设现代化新青海
中国共产党靠精神走到今天,也要靠精神开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做好新时代青海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焕发精气神、干出新气象,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要把坚持生态优先作为第一抉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保护绿水青山,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聚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上持续用力,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奋力走好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目标追求,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我们要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要把保护“地球第三极”作为最大担当,建设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等殷切嘱托落在实处,按照《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绿色发展新高地、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逐渐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
要把培育“四种经济形态”作为实现路径,建设具有青海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持续推进循环经济,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协同共建平台经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将“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重大任务作为青海“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进一步优化社会经济活动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要把打造“五个示范省”作为总体战略,建设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要正确处理探索和示范的关系,既坚持国家所需、青海所能,也坚持群众所盼、未来所向,我们要聚焦独一无二的生态地位、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和全国五大牧场之一、高原山水人文禀赋、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基本省情,聚合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发展优势,努力创建国家公园示范省、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致力于回答好新时代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青海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青海人民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借势借力与自力更生并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把青海高质量发展的“一张蓝图绘到底”。
(作者单位均为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