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5-25    

5月24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7位发布人分别就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产业“四地”、国家公园建设、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以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作了发布。

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代表,省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田奎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能作用,以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社会测评显示,五年来,群众对我省全面从严治党的满意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达到94.6%。

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践行“两个维护” 更加坚定自觉。五年来,共对全面从严治党不严不实、管党治党失职失责的69个党组织和1708名领导干部实施问责,1个党组织被改组,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

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五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7989件,处分7824人,移送检察机关554人,与前五年相比,立案上升346%。省纪委监委查处省管干部案件123件,处分125人,与前五年相比,立案上升150%。

坚持“风”“腐”一体纠治,持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五年来,共查处享乐、奢靡问题524起,处分处理1444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28起;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79起,处分处理767人,持续释放越往后盯得越紧执纪越严强烈信号。

坚持政治巡视职能定位,注重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越擦越亮。五年来,省委巡视共发现问题7848个,完成整改7040个,完成率89.7%,移交问题线索51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2人,组织处理19人,诫勉谈话204人,移送司法机关37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五年来,共查处脱贫攻坚领域违纪违法案件744件,处分处理2729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670起、2183人。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787起,处分处理4386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政法干警违纪违法案件898起,处分处理1238人,移送司法机关56人,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持续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五年来,全省共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26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2人,组织处理216人,移送检察机关10人,以严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整理)

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党代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务国强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重大要求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事业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聚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突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两个维护”思想根基不断夯实。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各级干部11.2万人次。打造101个省级“党支部组织生活共享阵地”。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挂牌督办,全省基层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7万余件。

坚持政治标准、锻造骨干队伍,选人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省委每年研究提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占提任干部总数的20%以上。注重加强干部实践锻炼,近年来,招录的选调生90%以上充实到基层一线,从2022年起将连续5年每年选派50名年轻干部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开展“组团式”挂职。强化公务员队伍管理,五年来,面向社会公开考录公务员7715人。

聚焦政治功能、建强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开展“促百分百达标、迎党百年华诞”以评促建活动,对全省1.9万个党(总)支部进行全覆盖考核评估。截至2020年7月,全省所有行政村全部“破零”,目前年收益超过10万元的村占60.9%。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累计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1.49万名;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向1716个村选派522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4项补贴”的年度报酬体系和城市社区工作者3岗17级报酬体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工作者报酬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五年来全省发展党员73729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抗震救灾等大战大考中奋勇争先、冲锋在前,充分彰显了党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

注重政治引领、加强人才引育,广大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进一步畅通优秀人才引育渠道,先后实施6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累计引进人才886名、培养人才956名、引进培养团队68个;共签约人才项目720个,直接或柔性引进专家人才2309名;连续三年开展校园引才活动,直接引进高校应届毕业生1382人,近三年全省返乡回流青海籍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25%。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50.09万人。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整理)

青海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党代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刘伯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举全省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在全国率先成为所有市州和70%的县(市、区)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省,中央办公厅通报推广青海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省委把创建作为全局性、长远性工作,2013年全面启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2020年,提档升级,开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新征程,中央文件明确支持青海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在全国率先实施创建工作第三方评估,率先建立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资金奖补机制,颁布《青海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6个自治州全部出台《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成为全国最早出台专项法规的省区之一。

把思想引领作为基础性工作,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发布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形象标识,推进建设主题公园,建成8个教育展馆,建成全国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42个,选树全国先进集体和个人260个,省州县三级先进典型3700多个,营造全民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坚持所有改革发展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编制实施民族地区和较少民族、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等发展规划。建设藏族文化、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等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热贡艺术、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等文化品牌。大力发展高原养生、极地探险、生态观光等民族地区特色旅游项目,一大批农牧民吃上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饭。大力支持“拉面经济”和“青绣”产业发展,“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彰显民族团结价值的青海特色产业。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创建“十进”活动,命名十进典型近70万个,建成110个“社区石榴籽家园”。

(西海全媒体记者 彭娜 整理)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