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疫情期间,西宁市相关部门提前安排,各商超集中组织货源、补给民生商品,保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衔接大型物资储备配送保供企业,为各小区“点对点”配送。在各个社区,居民凭“出入卡”限时限人错峰外出采购。重点管控区域开辟电商平台及商超线上采购“绿色通道”,鼓励“非接触”买菜,或由社区统一配送蔬菜到楼院、住户。
5月12日,记者走进西宁市城东区昆仑路一家平价蔬菜直销店,新鲜的白菜、土豆、胡萝卜、洋葱、冬瓜等蔬菜储备到位。“政府专门为我们这些经营户开通了运输菜品的绿色通道,进菜量比之前稍微多了些,菜的价格也没涨,市民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菜篮子’。”在忙生意的杨生福一边整理着菜架上的蔬菜一边说,“我们也是持续动态补货,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保障供给”。
5月8日,家住西宁市城西区的贾师傅被要求居家隔离。“来得太突然了,我都没来得及去超市采购。”贾师傅在小区微信群推介下转向“青报商城”电商平台采买一波,当时他计划着,囤够几天的量,避免浪费。后来,他又查漏补缺,继续购买了米、方便面,蛋和奶这种能长时间储存的食品。
“难得在西宁,我们还可以通过电商线上采购物资,种类齐全又便捷,给我们带来了最大便利。”5月10日,家住西宁市城北区万达广场附近的何婷花了200多元钱,买到了包括土豆、黄瓜等在内的9种新鲜蔬菜,还有鸡蛋、大米、虾、可乐等。让她意外的是,5月11日晚不到8点,她就收到了自己下单所购的东西。
住在城西区的宋女士,作为一个有两位老人和一个小孩的五口之家,她家的采购行动从5月7日就开始了。她先买米、面、肉、方便面、速冻饺子这类主食,后来又买了各种调料和辣酱,从下单到收货用了三天时间。
国内知名电商和物流平台京东,针对我省西宁地区防疫形势变化,参照在上海、北京等地成熟做法,在西宁市城南新城社区开设7个“无接触社区保供站”,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下订单、线下送上门”的全程无接触交易配送新模式,单站每日保供蔬菜包与快递包裹150余个,畅通社区居民网络购物消费物流渠道。
此外,“货优优”电商企业推出时令果蔬套餐,开展当天下单、当天免费送货到家服务,日均配送1000余单。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快团团”等小程序,从周边省区组织货源,打造“蔬果包”,网格化管理,提升配送效率,积极服务抗疫保供工作。
除了在电商平台下单选菜,西宁市区各大商场、超市抢抓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线上消费增加的契机,纷纷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自建线上平台或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行配送服务。
“今日菜品已配备上架,大家可以微信群内下单……”据记者了解,西宁市城东区多个小区居民通过周边商铺的微信群进行线上团购下订单,订单增幅比疫情前上浮50%左右。“我们菜店是疫情期间政府特许开设的,平日里我们就有社区团购的活动,现在特殊时期我们也为大家提供方便,市民在微信群里下单,我们提供免费跑腿服务,及时满足大家生活所需,大家互帮互助。”城东区健泉蔬菜生鲜超市工作人员马伟说道。
据了解,西宁市2400工厂店、大润发超市等推出线上商城24小时送达服务,我省老牌企业青海天露乳业等传统生产企业也纷纷推出“线上下单、送货到家”服务。
为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满足居民就近采买需求,西宁市商务局指导五区二县公布了符合营业条件的各类生活必需品经营网点933家,包括各类综合超市117家、农贸市场20家、粮油肉菜店796家。
截至5月12日,西宁市保供车辆通行有序、货源畅通,青藏高原农副集散中心库存蔬菜2306.5吨、鸡蛋108.9吨、肉类40.4吨,西宁仁杰等3家粮油批发市场库存大米5815.8吨、面粉4300.6吨、食用油2132.9吨。各重点超市、农贸市场、粮油肉菜店等保供网点粮油、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商品备货齐全、补货及时、数量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