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新闻网讯 有这样一组数据,看似生硬,背后却是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5月7日至5月13日18时,西宁交警所属的122报警平台接警共7708起,其中,交通事故类警情173起、疫情咨询求助类警情7535起。是谁打来电话求助?有关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西海全媒体记者在跟进采访中看到——
“守护人民是我们的职责”
“喂,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5月13日9时,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张九红接到市民求助电话。
张九红说,她的工作是负责上传下达,接到市民求助电话后,她会立马规划路线,联系距离市民居住地最近的交警前往协助,争取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张九红在指挥中心工作了9年,她接听过无数起求助电话,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和张九红一样忙碌的还有在基层的民警辅警。7时,天刚蒙蒙亮时,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中队长冶利军整装待发。“前天工作了20个小时。”5月11日是冶利军守在岗位的第29天。他说,从疫情防控实行交通管制以来,自己和同事们一刻都不敢松懈,查验出入车辆人员证件、极力消除安全隐患,每一项任务都需要细心慎重。
“虽然很累,可作为人民警察,守护人民是我们的职责。越是在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冶利军说。
22时,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交警李宗申宝,在城东区杨沟湾互通立交与G6京藏高速出口交叉口检查出入车辆人员信息。
“警察同志,麻烦问一下前面还能走吗?导航显示前面封路了。”“您好,我是来附近工地取报告的,前面能过去吗?”……类似的问题李宗申保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面对重复性的提问,他总是一遍遍耐心解释和回复,从没有任何抱怨。
“做警察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梦想实现了,我倍感珍惜。疫情期间,我也想为家乡做点什么,让我们的城市快点好起来。”李宗申保说,等疫情结束,他想立马回家看望母亲,与家人团聚。
帮扶老人。
“新一代年轻人更应该在风雨中前行”
5月11日,是“90后”刘明成在疫情防控执勤卡点的第28天。
“接到执勤通知时,我没有多想,就想着冲锋在前,奉献一份力量。”刘明成说,身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应该在风雨中前行,在磨砺中成长,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动中。
“之前,我父母总认为我还小,还没有长大。但通过这次在抗疫一线的长期坚守,他们也看到了我的成长。”刘明成用实际行动向父母证明了自己在责任面前表现出的担当和力量。
5月12日早晨,在城西区行知路卡点负责值守的秦皓晖接到一位老人的求助。老人出门做核酸时忘带钥匙,而备用钥匙在自己女儿手里,但女儿住的小区已被封控,不得已只能前来求助。
了解情况后,秦皓晖立马与同事沟通,在多方面协调下取得钥匙并护送老人回家。“我负责运输物品、快速处理紧急事件,5月6日起每日接到居民的求助有很多,收到的感谢也有不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秦皓晖说。
24岁的秦皓晖是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勤大队铁骑直属中队队员。他说,从警以后自己最大的感悟就是,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守护好大家,才能守护好小家”
“我是中队长!我先上。”35岁的斗拉加是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队长,在一线坚守了整整一个月。
“疫情发生前,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现在主要负责解决市民求助和维持路面秩序。”斗拉加说,疫情期间大多数同事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
斗拉加每天会在用餐间隙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孩子每天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爸爸,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呀?”“爸爸马上就回来,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小家。”他这样回答女儿。
5月11日13时30分,西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事故处理中队交警王栋在火车西站出入口登记车辆出入登记。查验双码及核酸检测报告、登记车辆及人员信息、劝返行人……这是王栋坚守在岗的第21天。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王栋没有怨言,但提及孩子,他声音哽咽。他说,警情就是命令,舍小家,为大家,他将与同事们并肩作战,竭尽所能守护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