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3460个热线电话搭起“连心桥”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5-10     作者:季蓉

黄南新闻网讯  5月9日上午,西宁市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二楼大厅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您好,城西区城运中心,您有什么问题请讲。”

“我80多岁的母亲必须到城东区的医院做透析,能不能帮我协调。”“我媳妇刚做完剖腹产手术,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通知明早可以出院,我想问一下我们一家三口能不能开私家车回城西区的家。”……早晨8时起,急切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30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听、记录、研判、派车、反馈,同时间赛跑。

服务24小时不打烊

城西区实施静态管理期间,部分在城西区的居民,遇到了急诊就医、购药等“急难愁盼”问题。为解决问题,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城西区出台了一些暖心举措,全力保障大家正常生活。

5月7日15时,西宁市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战疫派车求助平台及平台热线电话0971-6112345上线,24小时不打烊,为辖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在求助平台,工作人员接收的问题涉及居民紧急就医、预约就医、出院入院、送药、政策咨询等方面。“针对居民身体不适、旧病复发、头疼脑热等情况,平台工作人员都会第一时间安排处理;遇到有居民打来电话,需要取东西等情况,工作人员会跟当事人预约时间,然后安排疫情防控保障车辆去处理。”西宁市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主任王宁介绍。

大厅内,每名接听热线电话工作人员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资料,有《关于在城西区静态管理期间设立紧急药品购买平台的通告》《城西区静态管理期间平台求助事项处置流程》等。“居民咨询的政策性问题,我们都会依照这些资料回复,还有电脑上的知识库,尽可能给大家直接回复。”中心平台工作人员李女士说。

就医是居民向平台热线咨询较多的问题。5月7日晚上,家住海馨墅园的胡先生打来电话,他肚子持续疼了3天,希望得到平台帮助。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紧急安排爱心车辆,将他送到医院就诊。

公布平台工作人员个人电话

“你好老师,城西区平台热线电话打不通,现在有一个很着急的事情需要问问你。我家中88岁老人居住在世通国际,患肺心病,需要靠医用灌装氧气生存,但多方联系都没能协调到医用氧气。现在家中氧气余量已经不多,情况紧急,需要帮助……”

平台运营主管李倩影说,连日来城西区范围内,一镇七办及社区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在接听一些辖区居民打来的热线电话,有时他们会遇到非常紧急的情况。

但最近平台的热线,会因为居民打来的电话太多,有时会处于占线状态。针对这些问题,8日开始,平台将一些工作人员的个人手机号公布出来。

“像这位88岁老人遇到的问题,通过城西区政府、西宁市社保局、西宁市公安分局、西宁市12345平台,及西宁市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氧气已经送到老人家了。”李倩影说,从5月8日到现在,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居民遇到的非常紧急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两天接到3460个热线电话

从辖区居民求助到办结,最多不超过两小时。在高效流转的背后,是几十名平台工作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轮班值守和服务保障。“最近平台热线的日呼入量都在上万条,到了晚上大家交接班的时候,所有人的耳朵里都是嗡嗡声。”王宁说,虽然不能奔赴一线,但平台所有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岗位,用真心、热心和责任心兑现着对居民“24小时”服务的承诺。

数据显示,从5月7日15时至5月9日15时,西宁市城西区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战疫派车求助平台,共接到居民各类求助咨询电话3460次。经梳理,3097件为政策咨询事项,已实时解答;363件为需要协调爱心车辆的救助事项,355件已实施帮助。其中包括23件紧急就医类事项,已完成19件;47件预约就医类事项,均已完成;21件出院、入院事项,已完成20件;46件用药及医疗器械事项,已完成45件;188件其他紧急类事项,均已完成;41件其他类事项,已完成39件。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