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青海农牧区经济发展势头虽展现出良好态势,但具体分析来看,仍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治理能力不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擘画了蓝图。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引领,勇担建设“四地”重任。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着眼全局,抓住机遇,从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扎实推进农牧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一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接二连三融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构建优势农牧产业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通过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深化一、二、三产融合,提高特色农牧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挖河湟农耕文化、牧区游牧文化底蕴,完善文旅产业布局、产业集聚、新型业态融合发展等规划,支持有条件的县(村)发展乡村旅游业。二要促进人口梯度转移,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综合考虑产业、就业等因素,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适度实施有效搬迁,推进农村牧区集约化经营,提升全省城镇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干事创业、生态宜居、人文和美的良好环境。三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光伏产业村级全域覆盖。以省部共建青海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纽带,紧抓“全国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机遇,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整合发改、农口、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资金,将光伏产业覆盖延伸到剩余2358个非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光伏全覆盖。四要着力挖掘土地潜能,科学有序扩大农牧业面积。围绕改盐增田兴农、改盐增草兴牧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盐碱地改良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突出政府主导、科研攻关和社会参与,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研究,科学有序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扩大种草养畜规模、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最大限度为青海发展优质高效生态有机农牧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