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海省水利厅积极践行“治青方略、水为大政”的理念,紧紧围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安全需要目标,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水兴水实践。五年来,落实水利投资334.30亿元,开工建设了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蓄集峡和那棱格勒水利枢纽等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巩固提升260.60万人、3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水平,改善灌溉面积133.36万亩(约8.89万公顷),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连续9年达标,万元GDP用水量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双降,新建(加固)堤防(护岸)105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41.76平方公里,6723名河湖长、15980名河湖管护员履职尽责。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推进青海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年。省水利厅深刻领会大喜之年、奋进之年的特殊意义,围绕迎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动员水利系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安排部署水利系统贯彻省委加强和改进作风重点工作,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新成效提振精气神、凝聚大合力,树牢“治青方略、水为大政”理念,以高站位、实举措、新风气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聚焦发扬民主,树立团结共事新风。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发扬民主、依法决策、团结共事,打造旗帜鲜明讲政治、履职尽责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清正廉洁树形象、砥砺奋进开新局的领导班子。班子“一把手”自觉当好排头兵、做好领路人,心怀全局、把握大局,凝聚工作合力、激发班子活力。班子成员自觉做到补位不缺位、补台不拆台,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水利事业的负责态度,不断增强执行决策的高度、研究部署的深度、落实工作的力度。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牢与水利事业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主人翁意识,营造时时处处讲团结、履职尽责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以团结共事新风,绘好水利蓝图,启动《青海省水网规划》编制,谋划省市县三级水网建设任务,加紧完善《青海省水安全战略规划》等重点规划,全力推进引黄济宁工程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聚焦实事求是,树立实干担当新风。坚持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落实“现场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群众、深入水利一线,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把切实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作为分内之事、肩上之责,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责任。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切实把踏实肯干、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有空间。以实干担当新风夯实民生水利基础,巩固拓展水利扶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聚焦反腐倡廉,树立清正廉洁新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从小事小节上守起,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牢牢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守规矩底线、不踩纪律红线、不碰法律高压线,自重自省、慎独慎微,管住自己、管好家人,不断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监督,永葆廉洁从政的政治本色。以清正廉洁新风提升依法治水能力,加快构建水法规体系,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着力扭转“重建轻管”现象,深入开展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等专项执法行动,持续推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聚焦激浊扬清,树立胸怀坦荡新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坦荡的胸怀、开阔的胸襟,有容人容事的气度、从善如流的雅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真诚对待组织、真诚对待同志、真诚对待群众,心无杂念、不谋私利,大胆谋划、敢于创新,把主要精力投身到水利事业上来。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进一步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当干部因大胆工作遭遇挫折受到非议、因风气不正受到不公平待遇、因不实举报被人误解受到委屈时,为他们说公道话、加油鼓劲、撑腰壮胆,该澄清的及时澄清、该正名的及时正名,坚决避免“干多错多、不干不错”的错误导向。以胸怀坦荡新风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选拔力度,积极选培“昆仑英才”、水利领军人才、水利青年拔尖人才。
(作者单位:青海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