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要闻

一条红色产业链的延伸

来源:西海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2-04-08     作者:赵俊杰

粗加工产品。

黄南新闻网讯  九曲黄河十八弯,在它冲击形成的大弯道里,造就了一方丰腴之地。十年来,依托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沿黄流域一带,把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线椒、花椒产业做大做强,一条颇具特色的红色产业链不断向前延伸。

火红的辣椒映照红火的日子。

“两椒”品牌响当当

3月25日,“高原小江南”循化,一场春雪如约而至。鹅毛般的大雪落在地上瞬间化为水。经过春雪的洗礼,一棵棵花椒树苗显得更加翠绿,蕴含着无限生机。

跟农户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苏万云,对家乡的花椒、线椒情有独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产一方农产品,咱们循化产的花椒、线椒就是味儿香。”苏万云说。

因看好家乡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前景,苏万云将花椒、线椒种植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今年,苏万云在查汗都斯乡红光村流转的480亩撂荒地上套种了花椒和线椒。他说,以前当地种植的花椒、线椒规模小,农户种了自己吃。现在名气大了,外地收购商纷纷涌来,却大多失望而归。

在苏万云看来,循化“两椒”(线椒和花椒)名气的确大,但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他决定在大规模种植的基础上,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形式,鼓励当地村民扩大种植规模。

观念的转变,使苏万云发展“两椒”产业越来越有信心,他已不再像十年前一样小打小闹,在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在苏万云的产业基地,刚从外地引进的线椒深加工设备正在调试安装,保鲜仓也即将完工投用。

苏万云说,现在循化线椒产业比较成熟,辣椒面、辣椒酱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而花椒产业仍处于现摘现卖的阶段,市场上缺乏循化产的花椒酱、花椒油等深加工产品。

“花椒除了调味,还有养生、保健功能。”苏万云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致力于花椒产品的研发,开发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

近年来,循化县在“红色”产业上做文章,开辟了多条销路,在就地发展线椒深加工产业的同时,坚持走“农户+公司”的产供销一条龙道路,为农户开拓出了一条广阔的销售渠道。如今,循化“两椒”产品已远销省内外。

向消费者介绍线椒加工产品。

线椒香飘农家乐

漫步在黄河边的木栈道上,别具风情的撒拉族农家院格外引人注意。

黄河边的一户农家小院里,廊檐上挂满了火红的线椒。在小院一角的厨房里,韩占旺小两口正忙着给客人做菜。在韩占旺的农家乐里,有两道招牌菜品。这两道菜都是用线椒做的,一红一绿,做出的菜色香味俱全。

“绿线椒、红线椒虽是一块地里采摘的,吃起来口感却不同,各具特色。”韩占旺说,绿线椒是保鲜食用,而红线椒是晒干泡湿后食用,两道菜是他院里的招牌菜,深受客人喜欢。

凭借这两道拿手菜,韩占旺小两口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夫妻俩觉得,他们的饭菜深受游客喜欢,主要是家乡的线椒味浓、纯正,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在循化县黄河沿岸的清水乡、街子镇、积石镇,像韩占旺两口一样,开农家乐的村民越来越多了,他们将自己种植的线椒,做成美味佳肴,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来自西宁的游客罗先生说,在循化县游玩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地农家小院做的线椒菜品香而不辣,在省内其他地方吃不到这种口味。

循化的线椒,是撒拉人舌尖上的美食,也是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之一。近年来,循化县大力复耕撂荒地,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其中,线椒种植重点区域的黄河沿岸一带,在各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重点打造线椒品牌,建设线椒种植基地,把这份撒拉之乡独有的味道传到更多地方。

农户种植花椒。

“三红”产业富红光

对循化县红光村村民来说,他们对“红色”产业有了新的理解,红色产业不仅仅是鲜红的辣椒、花椒,还有村里蓬勃兴起的红色旅游业。

见到村民马胡才时,他正在清扫房屋。马胡才说,春天到了,到村里旅游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趁这两天有空闲时间,把屋子收拾干净,准备接待游客。”

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红光村村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逐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以纪念碑、红光小学等为核心的旅游区域,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红辣椒、红花椒的“三红”产业。仅去年,红光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比十年前翻了几倍。

看中红色旅游的热潮,马胡才将自家的四合院改造成农家乐,偌大的庭院,旺季成了餐厅,淡季供家人住宿。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让马胡才一家足不出户,就实现了就业。马胡才说,旅游旺季他开的农家乐里几乎天天爆满,去年的收入达到30万元。

与年轻的马胡才不同的是,一心扑在庄稼地里的马海毛,精心照料地里的辣椒,一年下来也有不少的收入。马海毛说,红光村紧挨黄河,水资源丰富,加上光照充足,种出的辣椒味道很地道。

在马海毛的小院里,墙头上挂满了一串串晒干的辣椒。鲜红的辣椒,映照着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马海毛说,在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下,现在种地有补贴,靠着种植辣椒获得的收入,大儿子娶上了媳妇,小儿子上大学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马海毛种辣椒种出一片天地,日子越过越红火。马海毛说,去年辣椒价格比较好,卖了两万多元,今年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

穿梭于红光村,随处可见销售辣椒、花椒等农副产品的店铺,以及一些销售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商铺。红光村村民马努沙这几年尝到了乡村旅游带给他的甜头。他说,这几年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天有好几千人进出,来他店里买辣椒、花椒的人也挺多的,收入很不错。

2006年以前,红光村的村民靠种地为生,人均年收入仅有3000元,现如今依托旅游业,人均年收入超过上万元,借助发展“红色产业”契机,红光村村民生活越过越好。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循化“两椒”种植规模达到近二十万亩,一条以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道路,正迎着初升的太阳,在积石山下延伸壮大。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