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记者 陈 俊
尽管柔和的春风拂过山水村落,但三月的高岭上依然透着些许寒意。此时,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的田间地头、养殖园区、农家小院里,“一号文件”宣讲正在如火如荼展开,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为乡亲们带来了开春的第一份“政策大礼包”。
“今天我给大家伙讲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专门讲强农惠民富农政策,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在洪水泉村民井海付家的小院里,驻村第一书记李娜拿着一份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宣讲提纲,正在和村民们侃侃而谈,现场不时传出阵阵掌声。
“李书记,今年我想扩大养殖规模,贷款上有啥政策?”
“我的农家乐想改造升级,能不能申请乡村旅游奖补资金?”
“想出去打工又没啥技术,乡上今年还有拉面技能培训吗?”
……
村民们围坐在李娜身边,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的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保护特色民族村寨,支持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发展。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大支农贷款力度,大家关心的问题都有,我给你们慢慢讲解……”
这是李娜宣讲“一号文件”的第五个年头,从2017年驻村至今,她见证了党的惠农强农政策给村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深知村民们对一号文件的“喜”与“盼”。
“听李书记讲了这么多,咱们致富兴头更足了!今年村里申请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有了党的优惠政策,带领村民加油干就行了!”听完宣讲,村党支部书记马富山充满信心地说道。
“小伙子,今年承包了多少亩地?打算种点啥?”永安村第一书记张启发正挨家挨户走访宣讲,他特意来到90后党员徐立彪创办的种植合作社宣传最新的农业政策。
“今年扩大了规模,流转的3400亩地打算种油菜、小麦和燕麦,这不,春耕就要开始了,我正备着种子呢。”
“一号文件提出要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支持农民合作社多种粮、种好粮,开展订单农业,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国家对种粮越来越重视,抓住机遇好好干,你是党员要给村里返乡创业的青年树立好榜样!”看到村里像徐立彪一样返乡发展种植和养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张启发打心底里高兴。
“是呀,现在政策确实好,买农机农具有补贴,种粮保险也有补贴,还免费发放有机肥料,跟着党和国家的政策走,不怕闯不出事业。”徐立彪乐呵呵地说道。
岭上寒风瑟瑟,群众心中暖意融融。在村民与党员干部的互动中,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如滴滴甘霖,浸润着千家万户的心田。
“中央一号文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风向标’,我们既要当好‘宣讲员’,把政策讲到群众的心坎里,激发致富的内生动力;更要当好‘服务员’,把政策带来的新气象落实到群众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让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美丽乡村画卷。”洪水泉乡党委书记王雁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