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黄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两个至上”,主动靠前发力,履职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呈现八大亮点。
高站位高起点谋划部署。今年汛期,黄南遭遇多轮强降水,平均降水量达到387.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0.5%,极端性、致灾性强。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判部署,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硬措施和指导性文件,提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汛前,公布各级政府、重点水利工程、在建涉水项目和重点防洪城镇等防汛责任人306名,确定直达村社的防灾应急责任人830名,举办防汛行政责任人培训5期,培训人员470余名。
风险排查整治全领域全覆盖。坚持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解决,强化雨前、雨中、雨后巡查排查,组织各行业多轮次、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深入西成铁路、同赛高速等重点在建项目,顺隆矿业、华帝矿业等重点企业,坎布拉、德吉村等旅游景区农家乐和露营点,西山片区整治、东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点,李家峡电站、扎毛水库等水库电站,累计出动人员6120人次,车辆1251辆,巡查、排查各地各部门地质灾害等风险隐患3509处,巡查水库大坝河道137次,道路桥梁涵洞210次,城镇低洼易涝点、地下管网238次,新排查安全隐患千余处,整改率95%以上,把风险隐患解决在暴雨之前。
应急台账底数清晰动态掌握。全面掌握各行业领域重点企业、野外在建施工工地、旅游景区、农家乐、露营地经营主体底数,梳理《黄南州应急基础台账》,更新全州河流水库电站、道路交通、生产经营场所、林场草场、自建房、社会福利机构和各类学校等重点领域应急基础数据20类600余项,制发《黄南州防汛抗旱工作手册》《汛期安全防范调度工作流程》,做到基础数据清、台账清,指挥调度流程清。
人员避险应急演练全民参与。全面修订各类防汛预案方案,优化固化“预警、响应、转移、安置、返回”闭环流程,不断强化应急指挥能力,累计修订各类防汛综合预案、水库电站度汛方案、乡镇村社“一页纸”“明白卡”等300余份,开展防汛综合演练4场,基层人员避险演练327场,参演人员超过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青海省防灾避险人员转移工作若干规定》市县、乡镇、村、社区宣贯工作,举办政策宣贯培训5期,培训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200余人,乡镇、村社做到了全覆盖,得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高度认可。
救援物资力量保持一线前置。完善防汛物资储备清单,与第三方签订物资调运协议,依托区域布点、分类分级,储备各类救灾物资56类22.96万件,调配大型救援装备车辆(器械)155台,向基层配发卫星电话150部,铜锣、大喇叭、手摇报警器等“叫醒”设备3500余台。统筹消防、公安、民兵、水利和各市县救援队伍等社会各界救援力量1.9万人次,并始终在高风险区域前置,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干部靶向下沉精准临灾“叫醒”。精准落实“五级包保”责任制,动员各级各部门干部力量约6000人次下沉一线,覆盖所有乡镇、社区、乡村,严格按照“四个一律”措施,累计转移避险群众6763户25688人,无人员伤亡,做到了“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应转必转”,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高度认可此项工作,对黄南州作专门批示。
民营主体临灾“叫应”持续完善。进一步压实民营主体的防汛安全责任,指导建立企业、在建工地等内部“叫应”机制及度汛方案,明确“第一叫醒人”责任,在应急响应期间,严格落实“九个必须”硬措施,多轮强降水关停非煤矿山、工贸企业136家次,关停水电站48家次,关停景区、乡村旅游接待点426家次,关停在建工地、施工场所154家次。
指挥防范有力灾害损失大幅下降。州防指统筹各级各部门开展多层级、多场景研判和指挥调度,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累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上千条,启动防汛四级响应8次,地质灾害三级响应1次。应急响应期间,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指挥调度安排部署,重点成员单位严格落实联合值守机制,召开汛情会商研判20次,视频调度会45次,点对点精准调度重点乡镇280次,深入重点防洪、地质灾害威胁区乡镇、学校、在建项目和企业500家次,做到精准调度,精准落实。今年汛期,暴雨造成洪涝等自然灾害43起,直接经济损失较去年同期下降九成,无人员伤亡。(州应急管理局提供)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