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南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各项工作,着力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筑牢群众幸福“压舱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坚持民生导向,强化财力保障。一是优化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持续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累计下达各类补助资金2.83亿元,覆盖229所学校6.49万学生。二是巩固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达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2.35亿元。着力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投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98亿元,落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保障政策,进一步筑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战略,发放职业培训、创业等各类就业创业补贴8890万元。三是多场景覆盖养老需求,投入养老服务资金1671.7万元,实施嵌入式养老、农村互助幸福院、居家养老项目、适老化改造等项目,着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
坚持精准施策,优化民生服务。一是扎实完成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全州城乡低保人口16135户49568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09%,认定低边户10583户41252人。二是深入推进《黄南州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科学整合优化现有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站、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充分发挥福利设施保障服务功能。实施黄南州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养老服务的黄南示范点,落实养老服务补贴资金980万元,为全州7945名服务对象开展每月2次上门照护服务。三是扎实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制定《黄南州殡葬服务收费标准》等相关内容,对全州殡葬用品经营户实行台账式管理,设定殡葬用品销售专区,制作殡葬用品销售专区指示牌,着力规范殡葬用品经营秩序,殡葬服务工作流程不断细化优化。倡导文明祭扫新风尚,健全完善红白理事会及村规民约、寺规僧约等自我约束机制,引导成立红白理事会,对殡葬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
坚持就业优先,拓宽增收渠道。一是制定出台《黄南州2025年就业促进“六项行动”方案》等文件,构建“政策协同+资金倾斜+服务保障”全链条体系,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21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975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2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3%。二是围绕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农牧区转移就业劳动者等六类重点群体,大力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125人次。立足地域优势,全力打造“尖扎木匠”“泽优牧品”“同仁画师”等特色劳务品牌,建成州、市县零工市场5个,发布黄南就业地图,形成覆盖城乡就业服务网络,满足脱贫劳动力灵活就业需求。开展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72场,推介岗位1.9万个。三是加强农民工欠薪源头治理和隐患排查,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66件,涉及金额1595.29万元,全州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7%以上、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以上。
坚持医疗惠民,护航民生健康。一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州、县两级公立综合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县域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高海拔地区和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特色专科建设,19个重点专科通过省级验收。二是扎实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活动,通过医共体内适宜技术推广、专家资源下沉等,有效提升乡镇医疗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统筹天津援青医疗专家、省交通医院帮扶专家等优质医疗资源,择优选派州县两级医院65名专家骨干定期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巡诊、坐诊、带教等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全方位诊疗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建设州藏医院2025年国家优势专科(妇科)、地市级重点科室(康复科),实施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旗舰中医馆3个、中藏医阁10个,有效提升全州中藏医药服务能力。
坚持强农惠牧,赋能乡村振兴。一是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全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5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7.74万亩。扎实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田残膜回收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兽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90.44%、82%、89%和100%。二是出台黄南州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加快牛羊出栏补栏奖补工作方案,争取落实补贴资金853万,确保年内牛羊出栏总量达80万头只以上,累计通过财政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管理系统共发放财政惠农补贴项目3项,补贴资金3.3亿元,惠及农户5.7万户。三是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惠农重要举措,落实财政衔接资金6.32亿元,实施项目189个,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9085万元,实施项目23个,农牧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坚持住房保障,提升宜居品质。一是聚焦中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在住房建设、设施改造、制度完善、公房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已建成保障性住房1977套。着力提升居住品质,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完成18部保障住房电梯更新,提升改造11栋公租房基础设施,房屋安全性能与居住舒适度得到显著提升。二是制定完善《黄南州州直公共租赁住房运营管理办法》《黄南州州直廉租住房按份共有产权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申请条件、审核流程、租赁管理及退出机制。建立“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规范申请人资料及建设维修档案管理,确保管理过程溯源,实现住房资源合理流转,保障住房分配公平性。三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打造“红色物业”为抓手,创立“三色”议事厅,组建“四色”服务队,全年解决排污不畅、暖气不热等居民切身利益问题200余件,构建起“党建+物业+服务”的民生保障新模式。
坚持固本强基,完善防灾体系。一是制发《黄南州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范灾害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构建多结构物资储备机制,建设完成覆盖全州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储备应急物资56类22.92万件。强化多层级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学校、广场、公园、打麦场等公共场所,因地制宜共设置423处应急避难场所。二是强化灾害救援队伍力量,建立健全作战力量体系,打造地震、山岳、水域、道路交通四支救援队伍,配备消防救援车辆62台,二级微型消防站292个,组建专业救援队伍126支7266人。三是以黄南州智慧应急项目为平台,整合应急、自然资源、水利、交通等部门数据资源,着力构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完善部门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应急联通协调机制和临灾预警“叫应”“叫醒”机制,确定基层“叫醒”“叫应”责任人644名。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