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州多措并举持续推动中藏医药高黄南州多措并举持续推动中藏医药高质量发展质量发展

来源: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5-11-07    

近年来,黄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藏医药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藏医药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作为推动健康黄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立足独特资源优势,秉承中藏医药传统,加快推动中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基层群众能力,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中藏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强化政策保障,中藏医药健康服务快速发展。黄南州始终坚持以“名医、名院、名科、名药”为抓手,高标准、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全州中藏医药快速发展。成立黄南州中藏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黄南州促进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黄南州藏医药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9-2030)》《促进黄南州中藏医药事业发展十条措施》等系列扶持中藏医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明确中藏医药在推动“健康黄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为加快推动中藏医药发展提供重要政策保障。组织专家对中藏医药发展进行考察、调研、学习、研讨,找准制约发展症结,探索符合黄南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不断推动黄南中藏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资源布局,中藏医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充分发挥在“治未病”方面的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的协同作用和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着力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藏医药服务。目前,全州4家中藏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民族医院标准,92%的乡镇卫生院、96%的村卫生室、个体藏医诊所为群众提供中藏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实现中藏医馆全覆盖,形成了泽库县、河南县以藏医药发展为主,同仁市、尖扎县中藏西医齐头并进的全州中藏医药发展格局。中藏医药床位配备达680张,中藏医药年门诊服务、住院服务、医疗收入分别占全州总服务量的20%、30%和40%以上。泽库县、河南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相继建成国家级重点特色专科2个、青海省名科1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6个。开展了以藏药浴、药蒸、脉泄等特色疗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广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对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消化疾病、妇科疾病患者解除病痛作出了突出贡献。

突出引育结合,中藏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始终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全方位全链条开发各级各类中医药人才。通过“师带徒+学校+医院”传授模式,不断加大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挖掘和培养了一大批中藏医人才。采取“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方式,累计选派316名中藏医药骨干力量前往西藏等地培训进修,引进12名中藏医药人才。目前,全州中藏医药人员配备达370名,先后创树青海省名中藏医5名、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3个、全省名医工作室2个,全州名老中藏医专家28名,一支“带不走、留得住、用得上”的中藏医药人才队伍已初步建成。

加大建设投入,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以改善中藏医药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出发点,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全面夯实中藏医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深化医疗改革、对口帮扶等方式,全力保障和支持中藏医药事业发展。自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2.93亿元实施了州藏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州藏医院整体搬迁、河南县蒙藏医院制剂药浴楼、同仁市中医院等事关全州中藏医药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建筑面积达54195平方米;落实中藏医药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1605万元、公立医院改革补助资金1977万元。大力开展特色专科、中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名老中藏医传承工作室、示范中藏医馆等中藏医药传承和能力提升项目,极大改善了全州中藏医药服务条件,推动了中藏医药人财物全方位保障。

优化品种结构,中藏医药生产加工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创新与传承并举、保护与发展共融,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齐头并进、互利共赢。鼓励中藏医药医疗机构和专家学者、名师名医加大对中藏医药精髓的挖掘研究,搜集整理流散民间的名医名籍名方,不断总结整理临床经验,规范中藏医药加工炮制。目前,全州收集了具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矿近400余种,收集整理藏医药书籍近千余册,各市县藏医院建立了藏药标本室和图书室,全州备案的藏药制剂达729种,获得省级制剂批准文号的达636种,年制剂药品生产量达200余吨,中藏医院外治科诊疗项目已增加到20多种。“珍珠七十味”“消梅王”“赤吉德谢丸”等中藏药在治疗肝病、尿路感染等方面的显著疗效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发挥资源优势,中藏药材培育种植初具规模。依托黄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以打造“百里药王谷”为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合作社和农户分散种植为模式,统筹推进中藏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中藏药材种植取得新突破。以柴胡、黄芪、当归、天麻等品种为主的隆务地区中藏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初显成效,种植面积达万亩,中藏医药制剂年产值达4572万元。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积极复垦撂荒地,分散种植经济作物增加收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资源转化为生产资源。各级中藏医院综合考量药材的可再生性,合理安排野生中藏药材采摘方式、采摘季节、最佳采摘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确保药材资源永续。

坚持融合发展,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坚持把中藏医药产业作为“健康黄南”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利用丰富的中藏药材、热贡文化和山水资源,将中藏医药文化、热贡文化品牌与旅游康养发展有机结合,探索打造了以尖扎县坎布拉镇、同仁市隆务镇为主的一批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大力挖掘中藏医人文资源,探索“旅游+健康+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中藏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中藏医养生和浓厚文化底蕴,积极发展地方特色“藏药浴+保健”医疗康养经济业态,将传统中藏医药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多管齐下高原病、慢性病治愈率有效提高。积极打造河南县中藏医药特色小镇,加快泽库县中藏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在培育发展壮大中藏医药制剂上打造黄南名片,全州中藏医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提高。

[责任编辑: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