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下降6.6%;第三产业增加值34.94亿元,增长2.1%。三次产业结构为18.0:28.6:53.4。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4%。全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65万亩,同比增长8.2%;畜产品产量达 1.75万吨,同比增长10.5%。三季度末,主要畜禽存栏174.47万头(只),同比下降6.4%。其中,牛100.41万头,同比增长1.7%;羊73.60万只,同比下降15.7%。畜禽出栏36.4万头(只),同比增长5.4%。其中,牛11.94万头,增长13.5%;羊22.60万只,增长1.5%。
规上工业持续下滑,规下工业增势较好。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9%,降幅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扩大14.6、1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三大门类呈现“二升一降”态势,采矿业同比增长52.8%;制造业同比增长2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6.5%。五大行业呈“三升二降”态势,非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52.8%;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0.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40.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15.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16.5%。
服务业平稳增长,七大行业“六增一降”。全州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同比增长3.8%,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7.7%,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4.9%,金融业同比下降6.3%,房地产业同比增长0.9%,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9%。
消费市场稳步增长,文旅市场增势强劲。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3亿元,同比增长3.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4%、3.2%。按销售地区分,均呈增长态势,同仁市(含州本级)同比增长3.4%;尖扎县同比增长3.2%;泽库县同比增长3.3%;河南县同比增长3.5%。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餐饮收入同比增长8.1%。从四个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3%、23.8%,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住宿业营业额分别下降9.8%、9.9%。从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收入看,全州15家限额以上企业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销售额(营业额)的企业有1家,占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0.2%。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各地区均呈下降态势。全州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57.2%;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4.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6.6%。三次产业投资的比重为11.6:39.1:49.3。分地区看,同仁市同比下降22.3%;尖扎县同比下降48.1%;泽库县同比下降44.1%;河南县同比下降45.1%。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存贷款余额“一降一升”。全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4亿元,同比下降13.3%。其中,税收收入2.00亿元,同比下降24.6%。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23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5.0%、2.8%、7.4% 。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7.33亿元,同比下降6.0%,其中,住户存款79.30 亿元,同比增长6.0%;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12.06亿元,同比增长5.9%。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全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71元,同比增长4.6%。分常住地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80元,同比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6元,同比增长5.7%。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21人,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9万人次。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