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黄南州经历8轮强降雨考验,全州139个雨量站全部监测到降水,单点最高降水达到70毫米,强降雨落区覆盖了全州所有乡镇村社、26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14所宗教场所、192个施工工地、175个旅游景区营地接待点及工矿商贸企业等重点部位,落区重复降水诱发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持续走高,出现多起因暴雨泥石流导致道路损毁和中断等险情,但未出现任何人员伤亡及较大财产损失情况,全州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高位推动,层层压实防汛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李强总理批示和吴晓军书记批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发展和安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多次安排部署防汛减灾救灾工作,专题调度汛期安全防范工作,“四不两直”下沉一线开展督导检查,切实解决基层安全防范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各市县人民政府、州直各行业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强化气象研判预警,细化实化防汛预案修编演练和人员培训,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队伍前置,强化重点区域、部位巡查排查,全面掌握风险底数,扎实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汛期安全防范准备工作,在全州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汛前,在官媒公示黄河黄南段、水库、重点防洪乡镇和在线项目防汛行政责任人306名,培训基层防灾责任人470余名,确定州、市县、乡镇、村社区第一叫醒人800余人,确定全州192个在建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施工工地“第一叫醒人”538人,按照“四清”(数据清、台账清、隐患清、物资清)要求,梳理汇总重点领域应急基础数据19类600余项,努力将隐患解决在汛期前。
精准部署,落实落细关键举措。入汛以来,持续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共发布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1222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8次,州委、州政府召开防灾减灾、防汛抗旱、人员避险搬迁和汛期安全防范等专题会议6次,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汛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制发《黄南州防汛抗旱工作手册》《黄南州应急管理基础台账(2025版)》《黄南州汛期安全防范指挥调度流程》等,全面部署防汛减灾重点任务。州防指办召集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和住建等部门对各市县开展强降雨及次生灾害专项视频调度45次,统筹州直各部门按照本行业实际开展气象形势会商研判会议20次。州应急管理局点对点精准调度高等级预警重点乡镇280次。州级领导深入重点防洪、地质灾害威胁区乡镇实地督导调度在建学校、重点在建项目、企业500家次。各级各部门开展多层级、多场景视频指挥调度,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及时部署防范应对工作,做到精准调度,精准落实。入汛以来,全面落实“关停撤转巡”措施,8轮强降水关停非煤矿山、工贸企业136家次,关停水电站48家次,关停景区、乡村旅游接待点426家次,关停在建工地、施工场所154家次。转移受威胁群众6763户25688人,撤离2237人,做到了“应转早转、应转尽转、应转必转”。
全面排查,隐患治理不留死角。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监管责任,按照雨前、雨中、雨后三查要求,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雨前,各地对辖区内乡镇、村社重点防汛责任落实、隐患排查、预案修订完善、防汛物资储备、落实叫应机制和应急抢险队伍建设情况开展督促指导。各行业部门深入全州道路桥涵、水库电站堤防、通信及供电线路、各类学校、非煤矿山、工业商贸企业和福利机构等重点领域和旅游景区、在建工地、自建房、高陡边坡等重点部位以及农村农田、城镇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摸排巡查检查,将隐患风险消灭在入汛之前。雨中,动员全州5880名干部靶向下沉,精准助力基层临灾“叫应”,持续做好各地区、各部门关停撤转巡工作,积极配合省第六督导组做好汛期安全防范督导检查工作,州委、州政府组织应急、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州各市县、各乡镇、村社防汛责任落实、值班值守情况进行督导。雨后,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次生灾害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目前,共出动排查人员6120人,出动车辆1251辆,排查巡查地质灾害、山洪、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点3509处,排查各类安全生产隐患1300余处,目前整改率达95%。
强化保障,全面提升处突能力。立足“早准备、早演练、早储备”,强化防汛备汛基础能力。举办州、市县级防汛综合应急演练4场,健全乡镇、村、社区“一页纸”预案及“转移明白卡”,开展人员避险演练327场,参与超万人次,实现州至村级应急演练全覆盖。同时,强化应急储备物资的清点和调运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调的出,用得上。截止目前,储备清点各类应急物资56类22.96万件,前置应急救援队伍1.9万人次,临时调用大型装备155台,向重点乡镇村社配发卫星电话150部,配备铜锣、大喇叭、手摇报警器各类基层“叫醒”设备近3500台。


青公网安备 632321020000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