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州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黄南州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聚焦就业服务领域群众关切,紧贴民生热点,采取五项举措全力破解就业难问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完善政策保障,强化引领作用。以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就业创业为重点,积极盘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活力,先后出台《黄南州“青海e就业”实施方案》《黄南州零工市场建设方案》《黄南州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黄南州进一步推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措施》《各市县政府、成员单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清单》《就业服务领域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汇编》等“一揽子”举措。定期调度反馈就业工作情况,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全州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3%。城镇登记失业率1.87%,稳定保持在省定目标3.5%以内。
二、加强劳务协作,精准帮扶兜底。积极落实稳岗就业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465.71万元。归集省内外和州内各行业就业岗位1950个。组织劳务经纪人参加“海西枸杞采摘”劳务对接洽谈,招集务工人员300余人。依托州域内西成铁路、同赛公路等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吸纳本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463人,劳务报酬563万元。依托热贡艺术技能赴外省市就业336人。兑现471人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补贴47.1万元,兑现率100%。组织开展首届州级劳务品牌评审会,认定州级劳务品牌3个,辐射带动就业创业万余人。全州实现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14万余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7.17%。
三、搭建供需平台,促进务工就业。印发《公开征集就业岗位需求信息通知》,通过各平台发布省内外用工信息,同步开展“直播带岗”,搭建用工求职交流平台。开展“12+N”活动125场次,推介岗位5.7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579人。创新组织创业孵化基地成果展示会。赴州职校、各市县等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讲和就业创业讲座5000余人次。依托“雏鹰计划”“石榴籽计划”“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孵化基地提升工程”四个对口援青项目,招募90名急需短缺人才充实服务基层,带动转移就业1000余人。建成并运行全州及各市县“零工市场”3家,年内建成2家,服务劳动力零工需求。
四、聚焦重点群体,拓宽就业渠道。稳定扩大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依托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社会化招聘、“三支一扶”招募等渠道安置重点群体就业827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黄南籍高校毕业生18人,累计三批次56人赴津到岗,实现“组团式”就业,有效拓宽了黄南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典型做法获人社部“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三等奖。高校毕业生“1131”服务按月调度,就业服务3000人次。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累计发放一次性稳岗返还资金78.81万元,引导企业吸纳“雨露计划”毕业生64人,新业态就业2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2979人,兑现岗位补贴3691.96万元、社保补贴1789.58万元。“雨露计划”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升学)率93.5%,同步启动“一人一策”帮扶。
五、精准技能培训,助推就业创业。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州及四市县实训建设力度,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加强培训资金规范化管理,及时下达年度培训计划,尊重脱贫劳动力培训意愿,突出重点群体,同步推送岗位信息和输送服务,提高就业针对性。开设“直播电商”“创业培训”等新职业、新课程培训。组织人员参加全省创业大赛、全省第三届技能大赛,举办展示交流活动,实现以赛促训目的。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0万元,带动就业27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111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1.59%。脱贫劳动力培训1064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