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故事】初心未改 老支书为民心依旧

来源:黄南报     发布时间:2021-04-14    
“一直幻想英雄的样子,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英雄就在身边。”这是马木沙的儿子马祥龙发的一条朋友圈内容,配图是他父亲荣获的几十项奖章。

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位父亲,成为了儿子心中的英雄。
马木沙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一名普通农民,也是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我从小听爸爸讲战争故事,就想长大后当兵、当解放军。”看着父亲的‘革命军人证明书’,马木沙陷入对父亲的回忆中。

image.png

1949年马彦海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是彭德怀,政治委员是习仲勋,在部队的统一领导下参加了陕西战役、兰州战役,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在父亲的影响和支持下,马木沙于1976年参军入伍,加入武警黄南州中队。数九寒冬,在操场上训练;烈日当空,站起挺拔的军姿;三更半夜,夜间紧急集合。在三年的军旅生涯里,马木沙牢记父亲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谆谆教诲,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坚强毅力,完成各项高强度训练,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刚到军营时有一些不适应,在班长和战友的帮助下,我适应环境,迅速成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军人。”
马木沙一家两代军人用鲜血和汗水,彰显了革命军人的本色。
1979年退役的他,回到家乡康杨镇,担任康杨镇民兵营连长、崖湾村一社社长,以军人的昂扬斗志投身家乡的建设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在马木沙收藏的一份2004年《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推荐表》上写到:该同志是一名典型的实干家和带领群众创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经济能人。近几年,他锐意创新,打牢经济基础的同时,先富带动后富,先后使本镇、本村的一大批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马木沙说,关于他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可以概括成四件事。

1618410125393724.png

1997年,经熟人介绍,马木沙组织带领530名村民在李家峡电厂开展绿化工程,种植草坪、栽种树木,男工每天工资12元,女工每天工资10元。在8年的时间里,务工人员工资总收入达137万元,让上千名康杨镇的村民实现就近、长期务工,收入大幅增加。尤其明显的是,家家户户换了铁大门,盖上了新房,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走进李家峡电厂,那些位于道路右手边的树木都是我当年栽种的,”马木沙高兴的说道。“崖湾村党支部在九八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中成绩显著,特发此状,以资鼓励”的奖状被马木沙保存在书夹里,这是康杨镇党委对马木沙工作的最大肯定和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马木沙在自己勤劳致富的同时,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在1998年的玉米带状田种植推广工作中,面对群众不愿接受、怕风险、工作难度大的困境,他率先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开刀,向群众说明种植带状田产值高、效益好等特性,群众见他带头了,就纷纷种植玉米带状田,当年的收成大幅提高;在全镇果园改造、节能温室修建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鼓励和动员群众建立杂果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崖湾村建立了全镇最大的杂果园,面积达250亩,为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奠定了基础。
距离崖湾村500米处的砖厂,是马木沙在全镇鼓励村干部带头创办乡镇企业的契机下于2005年开办尖扎县万顺砖厂。在砖厂开办的17年间,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外,吸纳35名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在砖厂务工,每月工资2500元。在2007年,万顺砖厂被康杨镇政府评为2007年度乡镇企业创办工作先进集体。

1618410181980541.png

2012年,马木沙与五户村民联合成立万顺绿色养殖合作社。运营至今的合作社,正处于快速发展状态。走进养殖合作社,两个养殖大棚里12680只母鸡正在栅栏里进食,每层放置的鸡蛋收纳槽里散落着还有热气的新鲜鸡蛋。每天生产的鸡蛋经过整理打包后,统一销往尖扎县城蔬菜市场。据合作社社员马尔力介绍:“每天鸡蛋产量可达600斤,年底可以分红到户资金28万至30万。”
而今,马木沙依然坚持学习,在他的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习近平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习近平出席党史教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关于促进退役军人到开发区就业创业的意见》等学习笔记,随着学习积累,他成了村里惠农政策和退役军人好友圈的宣讲人,村民想要咨询某些政策和措施,也会第一个跑来向他询问。
马木沙说:“近年来,对退役士兵高度重视,优待政策越来越多,干事的信心倍增,我会秉承为民的初心,为村民多办一些实事,为美丽乡村建设尽一份力量。”
在马木沙的积极带领下,周边农户家家得到了发展,崖湾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