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州科技局会同州农牧局就黄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承担实施《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调查》《黄南州特色农作物套种模式研究与示范》《黄南州高寒牧区设施园区防控杂草研究》《青藏高原饲用玉米引种筛选》4个科技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验收。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专家组认为项目都来源于实践,操作性强、设计合理、技术路线可行、数据详实可靠。项目实施能从黄南州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即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农业生产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考虑到了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潜力,项目实施很切合实际需求也接地气,达到了所预期的目标。一致认为符合验收条件同意验收。
同时,在青海省科技厅成果办主持,邀请青海大学研究员魏有海、西宁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研究员胡小朋、西宁市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孔小平、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景慧、冯承彬以及黄南州林业站研究员马青山、黄南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高级畜牧(草原)师索南才让7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了成果鉴定。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黄南州特色农作物套种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总结出适合我州应用的红薯-毛豆、芦笋-毛豆、马铃薯-生姜、豇豆-花生4种间套作模式。使项目区耕地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减轻了对耕地养分的掠夺,从而实现了耕地用养平衡,促进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青藏高原饲用玉米引种筛选》项目实施,通过先锋38P05、先玉335、先玉111、先玉1125、先玉698引种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先玉1125、先玉335、先玉1111,鲜草
产量分别12吨、10.8吨、10.5吨,校对照铁研53增产26.58%、13.92%、12.66%。使项目区的饲草料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增加了群众收入,进一步加快了脱贫致富能力。《黄南州高寒牧区设施园区防控杂草研究》项目的实施,采用高效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集成杂草防控技术路线,建立杂草防控示范区,全面调查防控示范区、全面调查、防控评估其综合效益,从而为创新高寒牧区杂草防控模式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比较分析春季采食期和秋季成株期在不同海拔阳坡、阴坡、滩地的株丛数、茎高、茎粗,明确了黄南州野生芦笋分布生境的形态差异。调查得到了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蕴藏量,为野生芦笋资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经鉴定后,认为《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调查》《黄南州特色农作物套种模式研究与示范》2个项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黄南州高寒牧区设施园区防控杂草研究》《青藏高原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4个项目均取得省级科技成果。省级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州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通过《黄南州特色农作物套种模式研究与示范》的实施,总结出适合我州应用的红薯-毛豆、芦笋-毛豆、马铃薯-生姜、豇豆-花生4种间套作模式。使项目区耕地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保护,减轻了对耕地养分的掠夺,从而实现了耕地用养平衡,促进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青藏高原饲用玉米引种筛选》项目实施,通过先锋38P05、先玉335、先玉111、先玉1125、先玉698引种栽培试验,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先玉1125、先玉335、先玉1111,鲜草产量分别12吨、10.8吨、10.5吨,校对照铁研53增产26.58%、13.92%、12.66%。使项目区的饲草料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增加了群众收入,进一步加快了脱贫致富能力。《黄南州高寒牧区设施园区防控杂草研究》项目实施,采用高效现代化的先进手段集成杂草防控技术路线,建立杂草防控示范区,全面调查防控示范区、全面调查、防控评估其综合效益,从而为创新高寒牧区杂草防控模式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调查》项目实施,比较分析春季采食期和秋季成株期在不同海拔阳坡、阴坡、滩地的株丛数、茎高、茎粗,明确了黄南州野生芦笋分布生境的形态差异。调查得到了黄南州野生芦笋资源蕴藏量,为野生芦笋资源保护、开发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