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黄南州委统一部署,10月12日,十二届州委教育专项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顺利召开。州委教育专项巡察组全体成员、派驻纪监组组长黄燕清、州教育局党委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州直各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党支部委员、州直教育系统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代表、离退休老党员及群众代表共62人参会。
会上,巡察组组长马文斌作了动员讲话,他指出,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巡视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州委统一安排部署,决定对州教育局党委、州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州中学、州民族中学、州民族高级中学、州特殊教育学校、州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察。他强调,专项巡察将围绕“三个聚焦”持续深化政治巡察部署要求,以“四个意识”为政治标杆,紧盯中央和省州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到位问题,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以个别谈话、听取汇报、深入了解、査阅资料等方式方法进行。他要求,一是州教育局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巡察工作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切实提高党性意识、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巡察组的各项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向巡察组反映情况和问题;按照巡察组要求,协助做好会议筹备、资料准备、人员组织、资料査阅、询问谈话、限期整改等工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巡察工作任务。最后,他代表巡察组作出承诺,表示将严格执行“一依靠三不”原则,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保密纪律和廉洁自律等各项规定,认真做好此次专项巡察工作。
州委巡察办主任樊景恒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此次专项巡察组进驻州教育系统,主要是通过巡察监督的方式,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纠正政治偏差,把小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把大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防止继续扩大升级,为推动“一优两高”战略、加快“三区建设”、打造“山水黄南”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他强调,州教育局、所属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接受监督,将接受巡察监督的过程转化为强化党的领导、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过程,将巡察整改的过程转化为转变工作作风、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他要求,一要加强协调配合。要充分信任并支持巡察组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确定联络人员对接,全过程、全方位支持配合巡察工作,督促相关工作的落实;二要营造良好氛围。要鼓励和支持干部群众反映与巡察有关的情况和问题,坚决杜绝一切“拦卡堵截”正常信访人员向巡察组反映问题的错误做法。对违反规定不支持配合巡察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三要如实反映问题。个别谈话是巡察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的重要方式,巡察组要根据巡察任务的实际确定谈话对象。巡察组要严格按照巡察工作的纪律要求,对所有的谈话内容和情况反映都严格保密,保护广大干部群众在党内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四要强化整改落实。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是政治任务,要坚持做到巡察新发现的问题、主题教育检视的问题和作风集中整治查找的问题集成整改、一体整改,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巡察期间反馈的问题,要做到立行立改、即知即改,让巡察成果贯穿巡察工作始终。
州教育局局长万玛尖措作了表态发言,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州教育局全体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将从讲政治的高度,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认识开展巡察工作的重大意义,把这次巡察作为接受党性教育、加强党性锻炼、经受组织考验的难得机会,切实增强接受巡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全力配合、接受监督。班子成员将切实提高认识,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坚定性、政治上的敏锐性、行动上的自觉性,认真查找在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自律规定、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配合巡察组开展工作;州教育系统和全体干部职工要以对组织、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向巡察组如实反映“两个责任”的落实情况;三是认真整改、加快发展。凡是巡察组反馈的问题会做到告知即改,做到解决一个问题、堵塞一批漏洞、完善一套制度。通过巡察促进全州教育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以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服务能力水平的提升、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提高。
最后,巡察组对州教育局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了民主测评,并开展了问卷调查。
十二届州委教育专项巡察组将在对州教育局党委和所属学校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巡察,巡察期间设专门值班电话:15009730685;信访受理电话:1309736677;来信来访地址:黄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四楼州委教育专项巡察组办公室;意见箱设置地点: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州教育局、州中学、州民族中学、州民族高级中学、州特殊教育学校、州职业技术学校;巡察组受理电话的时间:工作日8:30-18:00。
根据巡察工作条例规定,十二届州委教育专项巡察组主要受理州教育局、州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州中学、州民族中学、州民族高级中学、州特殊教育学校、州职业技术学校存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察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州教育局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