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黄南要闻 / 部门动态

黄南:以富民产业培育全力巩固脱贫成果

来源:黄南报     发布时间:2020-08-17    
今年以来,黄南州以加强培育富民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落脚点,紧紧围绕“五四战略”“一优两高”“三区建设”,紧抓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根本性问题,以四项举措持续强化产业扶持,有力推动产业扶贫方式更加多样,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依托和核心动力,落实《黄南州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2)》《黄南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黄南州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规划(2018年-2022年)》,加快村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村目标,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加快推进资产盘活、物业流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逐步实现“富强村有突破、一般村有发展、薄弱村有起色”目标。目前,全州26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破零率达100%。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村有4个,50—100万元的有10个,10—50万元的有60个。同时,在105个贫困村光伏产业项目全覆盖的基础上,投入资金4445万元,集中购买海南州光伏扶贫电站中0.56万千瓦光伏产业扶贫项目,持续壮大同仁、尖扎、泽库三个深度贫困市(县)村级集体经济,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以强化动态扶持为基础,全面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把产业培育作为关键所在,扎实开展“造血”能力提升“补针点睛”行动,紧跟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契机,持续推进牦牛、青稞、村级光伏、乡村旅游、民族手工业五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投入资金8914万元,不断加强到户产业动态补齐、扶贫产业后续发展扶持力度,有力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及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立足农牧业产业资源,投入资金3000万元,持续强化“四位一体”生态畜棚、有机牛羊培育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利益联结、股份制改造的机制,着力提升生态畜牧业发展品质。深入推进“生态+农牧业”“文化+农牧业”“旅游+农牧业”发展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积极打造集畜牧园区、果蔬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旅游精品,带动1712户6040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坚持按照“以产带迁、以产促迁”的思路,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落实资金1360万元,加强易地扶贫搬迁扶贫车间建设,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务工,推动搬迁群众增产增收。
以推进消费扶贫为纽带,有力促进产销双赢。聚焦贫困地区农畜产品“卖难”和“滞销”问题,坚持政府搭台与市场销售联动,以线上平台为载体,组织开展“津城献爱心、精准助脱贫”,消费扶贫“云签约”活动,促成黄南州与天津两地企业签订农畜绿特产品采购协议7个,签约额达7315万元。积极加强与天津市消费扶贫工作对接,成功举办首批特色扶贫产品大礼包进天津发车仪式,促成价值5000万元的农牧产业消费扶贫大礼包,涵盖黄果梨饮品、有机牛羊肉、金黄菇、蕨麻等10余种农副产品,打通具有黄南特色的扶贫产品进津路,为推动建立起扶贫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消费市场与电子商务赋能实体带动双创、精准扶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聚合产业扶贫力量,以“节日+展销”“县长代言”等模式,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展销促销活动。强化平台建设,通过搭建电商服务平台、建设实体营销店,优化电商供、销、存、管、培、分销、物流一体化,提高特色农产品上行率。
以深化金融扶贫为保障,持续注入发展活力。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督促指导四市县农牧业信贷担保分公司为全州农牧民合作组织、家庭农牧场、种植养殖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牧企业等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有效信贷项目提供担保服务,通过开展信贷支农行动,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提升。上半年,各市县注入担保金4960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06笔10800.8万元。用足用活扶贫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继续坚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灵活调整扶贫小额信贷还款安排,延长还款期限,加大贷款支持力度,设立扶贫贷款风险保障金,支持扶贫企业发展。截止目前,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30万元,惠及贫困户59户,有力促进个体经营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
[责任编辑:]